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对于巧家苗族聚居区的苗家儿女而言,是他们一年一度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花山节”,苗家儿女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度节日。为传承和苗族传统文化,巧家县委、情系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在巧家苗族聚居区小河镇马鞍苗族自治村隆重举行第三届苗族花山节暨旅游文化节,召集小河、红山、东坪等附近乡镇各族近万人共同庆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苗族儿女“花山节”民族文化,奏响扶贫攻坚“大合唱”。
“花山节”,又称“踩花山”、“耍花山”,既是苗族祈求人丁兴旺、风调雨顺和互相祝福的一个盛大,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寻找知音的苗家“情人节”。6月9日,巧家小河镇马鞍苗族村寨门处,芦笙悠扬,苗族穿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用苗族特有的仪式欢迎着八方宾客。
迎宾仪式结束后,花山节最庄重的仪式是“祭花杆”。在苗族民俗中,花杆是为苗族谋福祉的神明,是苗族繁荣兴旺的根。上午10时,在五彩缤纷的花杆下,德高望重的苗族点燃香烛,杀鸡敬酒,虔诚祭祀,祈求神灵赐福。苗族咪多(男士)们围着花杆吹奏芦笙,并配合欢快的曲调献上祭祀舞。随后,按照习俗,苗族长老们带领苗家儿女们肃立在花杆下,共同向花杆行礼、米酒。
祭祀活动结束后是大联欢,鼓乐响起,苗族传统体育竞技飞马、走马、骑马射箭、射弩、背水、穿针引线等,苗家小伙们提缰跃马、拉弓射箭的飒爽英姿让人看了热血沸腾;苗家女人们背水急行、穿针引线描绘着苗族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生活场景。
苗家传统文艺表演也是花山节的一大看头,苗家姑娘跳起风情舞蹈,苗家小伙吹奏芦笙相伴左右。苗家青年们绚丽的服饰、多彩的舞姿、甜美的歌声,让现场掌声不断,笑声不断。活动现场,伴随音乐,你可以亲眼目睹到无论是场外围观的苗族老人还是孩子,都会伴着音乐节拍随场内演员一同载歌载舞,表达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
“现在党的政策好了,我们少数民族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还为我们过节组织了丰富的活动,今年花山节我过得非常开心。”刚参加完骑马射箭比赛的苗族李光荣高兴地对我们说。
当前的巧家,正面临脱贫攻坚的严峻形式,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高寒山区,底子薄、基础差,脱贫攻坚除了加大投入外,更需要少数民族发挥自力更生的主体作用。巧家小河镇是该县苗族最大的聚居地,有马鞍、竹山2个苗族自治村,苗族文化意韵深远。马鞍村地处边缘高寒山区,距离小河镇所在地42公里,最高海拔2800米,土壤贫瘠,物产匮乏,是全市80个民族村、全县6个民族村之一,人均耕地1.2亩,2015年人均有粮300公斤,全村人均纯收入1930元。由于长期以来受地理、交通等因素影响,马鞍经济条件落后,一度时期,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自发状态。
此次活动的举办旨在少数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凝心聚力共谋脱贫攻坚,本着“热烈、隆重、节俭、安全”的原则,意在把云南?巧家?小河第三届苗族花山节举办成“民族文化,奏响扶贫攻坚‘大合唱’”的盛会,予以进一步促进巧家苗族的感情交流和点燃苗家儿女谋求新生活的。
近年来,巧家县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 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马鞍、竹山等苗族自治村地处高寒山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压力巨大,近两年,加大投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但要实现小康还有很长的要走。”巧家县小河镇镇长刘礼这样告诉我们。就马鞍苗族村而言,至新田村公已打通,大火地至竹山公正在进行招投标,马鞍徐家坪街道初具雏形,易地扶贫搬迁点建设正火热开展,马鞍贫困村精准扶贫发展规划方案已送审,农民稳步增收,群产生活条件正逐步改善。“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于脱贫攻坚是基础性的工作,但少数民族的参与更是至关重要,没有他们力求改变自身处境和现状的精气神,象这样高寒贫困山区要全面脱贫同步小康几乎不可能实现,只有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苗族群众自发、自愿、自觉地投入到扶贫攻坚中来。”小河镇党委唐兴祥如是说。鉴于此,巧家力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巧妙结合,通过传承和苗族传统文化,调动和凝聚苗族创造美好新生活的正能量,积极为他们申请并获批立项建立马鞍苗族传统文化传习所,通过苗族文化的和凝心聚力,把教育扶贫和智力扶贫作为拔“穷根”、治“穷病”的根本举措,全力推动苗族群众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脱贫致富愿望更加迫切、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升,巧家苗族儿女正逐渐树立“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自身发展能力逐渐增强,全力以赴脱贫摘帽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巧家苗族发展致富主体意识的增强,我们有理由相信,巧家的苗族会与全国各族一道步入小康社会。(巧家县文明办供稿)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