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青岛风俗 > 正文

长沙年味儿:赶年饭烧宝塔火放鞭炮

类别:青岛风俗 日期:2019-10-10 22:11:25 人气: 来源:

  “最好的年夜饭,永远是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吃,那种味道是满汉全席都比不了的。”这恐怕是全中国人的。眼看着春节就要来临,回家团圆的心早已迫不及待,人们不知不觉又开始馋起了家乡团年饭的味道。

  吃团年饭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每到年三十,家家户户如此。只不过有的地方是吃午饭,有的地方是吃晚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吃团年饭家里人都要到齐,人越多越热闹、越吉祥,预示着来年更“圆”。

  望城区格塘村是属于大众垸的一个湖区农村,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多水塘沟渠,渔业资源颇丰,当地农民广种优质水稻,几十年来都是望城的“鱼米之乡”。腊月二十三,记者来到了大众垸格塘村的老袁家,尽管离年三十还有几天,但老袁家就开始准备团圆饭了:“我们这里是年三十早还没亮就要吃年饭,怕到时候来不及,一般都会提前准备。”

  老袁说,大众垸的人团年饭都是年三十的早上吃,“越早越好。”这里的人们叫吃团年饭为“吃年饭”,“腊月二十九吃过晚饭休息一会儿,就开始忙做年饭了,天麻麻亮的时候,就会把熟睡的小孩、老人叫起来洗漱,一家人坐到堆满各式各样菜的饭桌前,先敬祖,感谢列祖列,然后放挂鞭炮,由老人带头动筷子吃饭这样吃着吃着,天越来越亮,寓意着前程越来越明亮。”

  大众垸吃年饭的习俗类似于湘西土家人“过赶年”。为什么偏偏赶在三十大清早吃年饭?老袁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一个传说,非常悲壮。

  1275年3月,元军打下岳州继续南下,潭州(长沙)。9月,元军抵达潭州城下,潭州刺史李芾亲督军民守御。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中矢尽,李芾令百姓将废箭磨光,配上羽毛,用以再射;盐尽,则将库中盐席,取灰再熬,分给兵民食用;粮绝,则捕雀捉鼠充饥经过3个多月的苦守,援兵遥遥无期,军民已无力再支撑。

  长沙告急,历来勇猛彪悍的大众垸子弟闻讯欲驰援长沙。眼看就要过年了,但前方军情紧急,大众垸人便想到了提早吃年饭过年。于是,人们杀猪宰鸡,先祭祖求护佑,后为即将奔赴长沙抗元的亲人饯行。

  年三十中午时分,大众垸的老百姓赶到了长沙,立刻与城内守军一道夹击元军。无奈敌强我弱,几番拼杀,大众垸子弟死伤过半,却没能将元军击退。除夕之夜,潭州城内一片死寂。和李芾一道守城的参谋、长沙人尹谷积薪闭户,全家老少坐在一起举火。邻居来救,尹谷却正冠端笏稳稳地坐于烈焰之中。李芾闻讯赶到,感佩不已,以酒祭奠,叹道:“真男子也,先我就义矣!”

  李芾请长沙军民共度除夕,晚上传令,手书“尽忠”二宇为号,城池。元军已经登上了城头,眼看城破在即,李芾端坐熊湘阁,令部将将他的全家老少一一处死后积薪焚尸。元军发现了李芾,奔之而来。李芾不慌不忙,拔出佩剑,自刎而亡。正月初一,潭州城破,长沙军民“多举家自尽,城无虚井,缢林木者,累累相比”。

  抗元保长沙之战,大众垸子弟付出了巨大。后来,为祭奠他们的英灵,大众垸的人们形成了“一大清早吃年饭”的独特习俗,“我爷爷那一代人就这样了,到现在还是这个习惯。”老袁说。

  山叠翠,水清悠;古韵重,民风淳。驱车靠近长沙县北山镇,山峦重重、绿树依依便会闯入视线。走在北山,田园风光无处不在,山脚下的房屋,房屋前的田野,田野上的人、牛、水和飞翔的小鸟,无不展现着美好。

  离年三十还有6天,60多岁的老王就挑选了一个大树蔸放到冬阳下晒,“这是一个枞树蔸,两年前就挖回来了,已经干透了,今年三十晚上正好可以用它烧宝塔火。”老王边用锄头脑壳敲掉树蔸上干枯的黄泥,边说:“枞树含油,易燃灰少,火力旺。”

  “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这是老长沙过年雷打不动的习俗。“我们这里是山区,大的树蔸多。等到三十晚上吃完团年饭,我们就把树蔸抬进堂屋火塘,从灶里铲些火灰垫好,然后在树蔸底部点燃,烧上一会儿,树蔸便引燃了。先是只有一点点火苗,渐渐地火力大起来,满屋子都是枞树的清香。”

  旧时的北山还流传着“插梅迎春”习俗,特别是蒿塘坳、安冲一带,人们在房前屋后遍植梅树,大雪弥漫的过年时节,漫山遍野,红梅怒放,梅香伴随着人们。老王家的门前就有一棵梅树,“前阵子刚开过花,隔好远都可以闻到香气。”

  天黑了,火烧起来了。老王的堂客会摆出几个碟子,盛满葵花子、西瓜子和花生糖果一类,再摆半筐自家产的橘子、柚子,用来招待前来拜年的人们。来了道恭喜拜年的人,会被主人请到树蔸边烤火喝茶。火很旺,燃烧出啪啪的响声,似温柔的小夜曲,火光映得人们脸上通红通红。

  “按我们这里的风俗,来一位客人便要加一块劈柴。”老王说,劈柴就是将木头劈开,堆在屋檐下晒干的柴。木头一般是枞树、谷皮叶树、泡桐等做不了家具的杂树,或长得歪七歪八不太作用的树,“劈开砍成尺多长一块,用来做柴火。来的客人越多,加的劈柴越多,火烧得更红旺。眼见屋里挤满人,客人便要笑主人,到底是添柴还是走人?主人赶紧手忙脚乱地加柴,同时不服气地说:当然是加柴,我何解要舍不得几根不值钱的柴?添的柴就像宝塔一样,因此,我们这里就叫年三十晚上烧宝塔火。”

  这时,女主人端上一杯豆子芝麻茶,还给喝酒的男人筛上谷酒。几杯酒下了肚,男人们便开始有些管不住嘴巴了,用手指在烤火的小男孩脸上轻轻地刮一下,逗着说:“这小长得帅,给我做郎崽子,好不好?”还有的调笑女主人能干标致的,指着男主人直喊:“当年你堂客村里一朵花,我追了好多年没追到,偏偏就让你捡了一个便宜!”自然,一屋子人都会起哄大笑。于是,就会有人扯开喉咙打起山歌来:“春季劝男要作田,劝男莫把姐来缠,我的哥,你借人家一石要还一石二斗五,扯了扁担丢了箩,鸳鸯枕上劝情男”

  夜更深了,拜年的人渐渐回家了,家里只剩下几个走得特别近的亲戚朋友,女主人便要留客吃甜酒蛋。甜酒是自家刚做好的,揭开木盖子就闻到清甜的酒味。舀一大碗,再将鸡蛋打碎搅好。先将水烧开了,再倒入甜酒和蛋花。“客气的人家,还要放刚剥好的荔枝肉或干桂圆,再加进一捧红枣。一碗甜酒蛋,堂屋里大人、细伢子都胀得肚子滚圆的,越发不想动了。”

  客人都走了,一家人就静静地坐着守岁。“火吊着一壶开水,火里头煨着一二个红薯,有时还丢进几粒板栗。板栗发出啪啪的爆裂声,粉黄的果肉炸了出来,粉粉的发出香气。红薯有些粗糙,但甜丝丝的,我们农民的日子,越过越旺,越过越甜”

  从平(平江)汝(汝城)高速公下到浏阳市社港镇万福村村道,到处都是过年的喜庆气氛,上的行人手里拎着沉甸甸的年货,脸上却洋溢着笑意。

  坐在一户农家火炉旁,浏阳市民间文学协会副王雄文给记者说起了浏阳社港镇一带的过年习俗:“三十晚上吃了团年饭,就要守岁了。”孩子会先出门拜年,大人们戏称为“骗糖粒子去了”。待到夜深了,孩子们回屋,大人们就出门给邻居们道恭喜。大恭喜当然不“骗糖粒子”,主人家会撒烟倒酒,家事国事、天南海北扯谈。等大人们回家了,一家人就会一面围坐火炉旁边烤火,一面家长里短地聊天,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这样围炉向火,熬夜迎接新年,叫作守岁。按旧俗,这晚要坐到通宵,一面吃零食,叫年年有食。”老王说,浏阳人一般只守到子时,就算守到了新年,然后关财门睡觉。爷爷辈称守岁为“熬百岁”,即老年人守岁为“辞旧岁”,有珍惜光阴之意;“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桌上摆的果品也喜气洋洋,有红枣,寓意春来早;有柿饼,寓意万事如意;有苹果,寓意平平安安。还有的塞给孩子几片年糕,寓意年年长高。但也有守到天亮的,等用鞭炮开门迎了财神才会去睡觉。”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夜里,全家人面炉而坐,回顾一年的点点滴滴,真是感慨万分。“因父母下的功夫多,田里的禾长得好,打的谷比别人家多,能自给自足了。养的一头母猪每胎下的猪崽超过十只,长得肥壮喜人,卖的行市相当不错;喂的三头肉猪四个多月出栏,二百来斤一头,卖猪的钱抵得了孩子们上学的费用。屋前屋后的果树果实累累,秋天卖了好几百元,相当于几个月的油盐钱。孩子们的成绩呢?排在前十名内,有的还被评上了三好学生或者优秀少先队员明年的日子得早作盘算。田里依然种双季稻,其中二分田种糯米,糯米粑粑都爱吃。买头小黄牛回家耕田,以往几户人家共一头牛耕田,双抢老是搞手脚不赢。孩子们得发狠读书,以才会越走越宽;放假多帮家里做家务,伢子包看牛拾柴,妹子负责煮饭洗衣喂猪还有就是希望二十多岁的侄子明年能够看个堂客。痦子的位置与命运图”

  一面烤火,一面说话,夜越来越深了,“小孩子们打着哈欠准备睡觉,长辈便一人给一个小红包,里面包着百元的崭新票子。新钱放在手心里很光滑,抖起来沙沙作响,小孩子们自然乐呵呵的。”

  按老辈人的说法,压岁钱其实为压祟钱,寓意压住孩子新年所有的晦气。古时的压祟钱是铜做的,圆形方孔,寓意“天圆地方”,皇天后土,天地为大,可以压住一切。压祟钱与铜钱相似,但正印的是与生长寿命有关的图画。有了纸钞后,人们便不再生产压祟钱,而用现钞作为压岁钱。“为什么现在还沿袭着压岁钱的习俗呢?因为这一习俗蕴含着对生命的关怀,提醒人们尤其是孩子要爱惜生命,珍惜时光,积极进取。这时,山村里响起一阵阵鞭炮声,人们准备关财门了。新年到了,人们怀着甜蜜的心思,安安稳稳地入睡了,梦里新年春暖花开,梦里新年阳媚但也有人坚守到天亮的,因为人们要等这时放鞭炮迎财神。”

  王雄文说,浏阳人过年最大的特色就是必须放烟花鞭炮,“可以不吃饭,但不可以不放烟花鞭炮!我们这里是鞭炮产区,年三十晚上必须要放三次烟花鞭炮,分别是吃团年饭时、新年来临时和天亮时,称为一夜三响。”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合作伙伴:

CopyRight 2002-2012 青岛网-青岛生活信息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