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青岛经济 > 正文

以创新为动力谋求青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类别:青岛经济 日期:2021-3-18 2:45:27 人气: 来源:

  发展实体经济,始终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本次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13条产业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集群化发展。

  毫无疑问,实体经济的发展繁荣情况一直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强盛繁荣与否的重要风向标。而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城市的实体经济,亦是亟需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在互联网经济大潮持续翻涌之下,青岛市的实体经济同样在寻求着转型突破的道。

  在“十四五”这一全新的发展时期,实体经济在青岛市的发展规划中仍占据着不可的重要地位。实体经济的破与立,便是一条决定城市脉搏强弱的生命线,实体经济繁荣,青岛这座城的未来便不可限量。

  会展业作为我国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型经济的重要平台,正在成为众多城市现代服务业的新引擎和发展新名片。而在中国目前的会展业版图上,青岛既未亮眼到“独领”,周边又无大树可乘凉。可以说,青岛会展业到了不进则退、亟待突围的重要时刻。

  对此,市政协委员、青岛崑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辉崙接受采访时提出五点。首先,要将青岛打造为国际会议目的地,充分发挥青岛上合峰会成功举办的后续效应,加大与国际大会、会议协会等国际组织,以及国家级协会、学会的沟通对接力度,建立国际会议引进申办联动机制,着力引进一批高端国际会议、论坛。

  第二,要加大国内外展览引进、培育力度。加强各部门统筹协调,分类制定招商计划,按照在谈、待办分类,精准施策,力促项目签约落地。

  第三,要实施品牌提升计划,打造高端会展品牌,以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为切入口,深入挖掘琅琊、即墨古城、崂山文化等,积极创办非遗、老字号、创意设计、民俗风情等文创展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品牌展会,推进会展品牌化、国际化。

  第四,要积极引进优秀会展人才,建立会展业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并纳入市人才战略规划,充分利用创新驱动的人才战略。

  最后,张辉崙还提道,要加强胶东五市互补联动,五市建立专门的会展发展联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打造各有特色的会展组合,加快区域会展产业发展,实现胶东经济圈抱团起飞。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倒逼“网红经济”迅速成长,对产业结构的主动调整和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依托互联网及其社交平台推广后聚集的社会关注度,也衍生出了各种消费市场,刺激了内生消费。

  市政协委员、青岛影视艺术家协会副贺志宝在接受采访时提道,“青岛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不仅具有卓越的地理、天然的人文,而且拥有海陆空枢纽优势,肩负‘东西双向互济、陆联动’的重要职责,加上技术与新基础设施的完善,互联网、5G等广泛应用,为形成网红发展及电商集聚地提供了沃土。”对标先进城市和发展定位,他对于青岛的网红经济培育提出了几点。

  首先要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在推动平台、网红经纪公司聚集,营造泛娱乐氛围,电商技术创新等领域因地制宜出台扶持政策;结合资源禀赋条件,深入研究网红经济要素组成,聚合强王震在新疆大资源优势,成立“企业网红孵化俱乐部”,实现网红孵化、品牌塑造、内容创作、营销变现等方面的全产业链服务;打造直播电商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直播电商;实现品牌流通,让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抱团发展,为本地企业发展多做实事。

  同时,也要加强规范,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在继续完善关于直播电商发展政策、引导行业自律的前提下,加强对网红全产业链的质量把关,督促优质内容的产生,形成良性循环体系。

  加强网红经济的生态循环发展径研究,让实体企业用网红经济思想实现品牌策略与市场策略,进一步拉动内需、消费活力,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帮助更多的行业及企业走出疫情影响下的困局,同时也为网红经济产业注入新的血液,使网红经济成为拉动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市政协委员、银行青岛分行行长孔海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集群是城市和产业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对于重塑产业结构、激活实体经济活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对标先进城市和发展定位,目前我市在产业集群可持续化发展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孔海涛以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为例,详细分析了我市聚集区规模效应有待进一步发挥,数量占绝对优势的中小企业实力弱、产出贡献小,拉动作用不明显以及本地协作配套亟待优化,集聚企业的产业链、服务链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现状。

  对此,他,首先要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集群,不断提升规模效应。一方面要加大产业资金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围绕产业链延伸、领军企业培育、新兴产业聚集,依托重点产业、工业园区和优势资源,突出产业链招商方式,吸引领军企业汇聚,同时还要以数字平台赋能主导产业。

  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持续扶优扶强和扶小扶微同步推进,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龙头,同时为中小企业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机制、项目精准推介机制。要助力融资扩资,通过开展财务和融资知识培训、政银企保对接活动等方式,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券商来我市对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和上门服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要加快补齐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一是培育发展配套企业,大力实施配套企业成长计划,支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通过资本、技术参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与相关配套企业结成产业联盟和战略伙伴,建立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长效机制。二是研究承接产业转移,争取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配套协作紧密的重点配套企业,努力把产业链做大做长。三是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平台。

  “十四五”期间,青岛应发挥好“双节点”“双枢纽”作用,定位国际海洋中心城市目标,聚力海洋产业,做好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地建设。对此,市政协委员、青岛蓝色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臻汉提出了三点: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集聚海洋产业,助力国际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张臻汉提道,一方面要做好工业互联网与海洋产业转型跨越深度融合,配置海洋创新链,补齐海洋产业链,衔接海洋资金链,畅通海才链,提升海洋价值链,塑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鲜明海洋特色;另一方面,还要以科技创新和要素集聚,引领海洋产业集聚发展。优化提升港口物流与海上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教与信息服务业;培育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制品与医药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还要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深海矿产产业。同时,应高度重视蓝谷、西海岸新区、高新区、即墨区等海洋

  二是大力培育涉海独角兽企业,加速建设创业城市。首先要做好涉海独角兽企业培育的顶层设计,为独角兽企业发展注入海洋基因,加大力度培养涉海独角兽企业,带动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为涉海独角兽企业创造政策资源条件,设立“创业—瞪羚—独角兽”成长的支持政策,统筹资金、技术、人才等给予支持;还要打造独角兽企业群体,打造海洋经济科技创新的新引擎。

  三是构建“政产学研才金服用赛”协同创新体系,营造创新型城市软实力。通过建立机制、打造平台等多元途径,推动海洋科技研发,带动海洋产业创新发展;运用数字化牵引营造优质、高效的市场化化城市服务,打造更加激发创新活力、包容的国际创新型城市文化;积极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政策,汇聚涉海人才;深化国际创投中心建设。

  随着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胶东经济圈一体化被按下了加速键,在今年的上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市政协委员、段和段青岛律师事务所主任周海燕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在共建胶东经济圈政策一体化、提升区域营商软实力上,仍有极大挑战及机遇。

  对此,她,青岛应强化“双循环”意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首先要在政策制定上树立“双循环”,即通过强化胶东经济圈内循环,联动内循环,融入国家大循环,探寻国际外循环,逐步形成胶东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双循环径。还要充分挖掘整体及地方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析研究胶东五市整体优势,充分挖掘胶东五市地方特色,周海燕举例说道,“如利用青岛和烟台自贸试验区先行示范区的优势地位,结合胶东五市均为海港城市的地缘优势,共同研究制定发展海洋经济专项政策,让胶东经济圈共享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的红利。”

  同时,她还组建胶东经济圈立法协调委员会,协同立法职能与协同清理不符合一体化发展的法规、规章及政策等,通过“自主参与、集体协商、懂得、共同承诺”的方式,对胶东经济圈的建设进行规范和约束,打造一体化营商。

  另外,还应共建“一站式”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进办事指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加快建设和完善胶东经济圈数据平台,实现大数据共享,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升级,为组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提供安全高效的信息技术系统、配套软硬件设施和网络安全保障,为“胶东五市企业走出去”和“外部企业走进来”提供更好的营商。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成为中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期的发展主基调,而消费的形态、层次、活跃程度、辐射范围等,将成为衡量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市政协委员,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纪委、监事孙启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双循环’的大发展格局中,青岛应消费升级与产业提质一体谋划,供给创新与需求创造一体推进,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建立新的优势,巩固提升青岛‘北方第三城’在区域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影响力和竞争力。”

  对此,孙启利提出,一是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青岛购物”的城市品牌。在新发展格局下,青岛充分发挥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区位优势,同时,利用国家自贸区、上合示范区两大国际平台为消费市场的国际化带来的新机遇,严格落实“内外贸融合”发展思,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与青岛的历史文化、发展定位和现实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将青岛独特的文化符号烙印融入到各类产品服务中,给消费赋予独特的城市文化烙印。

  二是围绕商业新基建要求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在新发展下,着眼于当下消费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趋势,面向消费者的新需求,在促进商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上发力,超前布局,用“商业新基建”引领特色街区升级。

  三是围绕海洋文化资源整合打造海洋消费品牌,形成历史传承与时代特征兼容并蓄的海洋文化特色和城市文化风格,提供游、玩、吃、购、住一体的综合商业服务,着重体现海洋特色,推动滨海商业、旅游、休闲融合发展,为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消费提供载体和服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新要求,数字经济成为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正深刻改变和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演进径,因此,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必将成为“十四五”期间青岛人才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此,市政协委员、金前程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黛婕首先要加快数字人才队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各类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合理分布的格局。

  其次,要加大对数字经济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工程等核心产业链急需的高端人才,以国际视野大力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引进工程以及鲁商精英回归工程。

  要发挥数字人才在工业互联网生态中的“硬”作用,既要培育一批、孵化一批、壮大一批本土数字人才,还要引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行业领域顶尖专家和紧缺人才。不断更新企业高管观念,加快企业数字化,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在重视引进大外资大央企大平台的同时,也应关注引进特而精、小而美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

  要加快培育具备金融业务能力、熟悉产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人才+项目+资本”一体化引进模式,推动产业人才和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另外,张黛婕还提道,要加快“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载体,编制“一站式”人才服务清单,优化“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

  加快离岸创新创业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引才机构和渠道作用,利用友好城市、海外人才工作站等驻外机构以及国际猎头公司的资源优势,为设立的海外、研发机构吸引离岸创新人才提供帮助和支持。最后,张黛婕尽快探索建立RCEP“人才特区”,如借鉴深圳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等,完善生活配套的“组合拳”,吸引一批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合作伙伴:

CopyRight 2002-2012 青岛网-青岛生活信息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