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青岛西海岸新区推介活动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连续第三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举办专场推介活动,此次活动更是吸引了众多博鳌亚洲论坛会员、相关地区参会领导以及跨国企业高管的高度关注。悠客行(新秀集团)、UPS公司、智海王潮集团、摩根大通集团、小米生态链、小i机器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经济日报、环球时报等主流记者应邀参加了新区推介活动。活动中,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主任李奉利面向部分论坛参会企业、中外全面介绍了青岛西海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商业情况,诚挚邀请参会企业适时到青岛西海岸新区考察投资。
青岛西海岸新区因海而生、凭海而兴。2000多平方公里的陆域连接着约5000平方公里海域;282公里的海岸线,如同璀璨的项链自东向西蜿蜒绵延;沿途40多处岛屿星罗棋布。
这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也是唯一一个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承担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国家。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前湾港和董家口港两大港口如同两座引擎,一东一西分列两端,驱动新区全面融入“一带一”建设,胸怀迎接四海宾朋。前湾港,可停靠当前世界最大的2万TEU集装箱船舶,拥有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装卸效率最快的集装箱码头,开创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高效率、更安全、零排放的智慧港口“中国方案”。董家口港,是不淤不冻的天然良港,离岸1000米以外水深即达20米以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最大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正在打造国家大干散货集散中心、国家重要能源储运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国际大商品交易中心,物流交易港正加速建设。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主任李奉利在现场介绍说,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发展海洋经济,青岛西海岸新区明确了“三大方向”,即海洋传统产业远海、海洋新兴产业深海、海洋服务业陆海统筹,一批批高新科技落地生根,一个个大国重器亮相远航。
新区华大基因国家海洋基因库项目,实验室已投入运行,这是我国首个海洋国家综合基因库,将全力打造全球最大海洋联合研究中心、海洋生物育种中心、全球领先的海洋科研中心和教育中心。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建设的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海洋生物领域首个获批建设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打造我国首个面向产业化的国家级海藻活性物质高效高值开发应用基础研究平台。2017年8月,中船重工柴油机总部落户新区,顺利交付为“雪龙号”研发制造的主机;完成亚马尔项目全部36个核心工艺模块建造任务,打破了韩国企业长期垄断LNG核心模块建造的亚洲市场格局;成功交付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填补了我国深海养殖高端装备的空白……
2017年,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4年的21.8%提高到2017年的32%。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唯一一个被赋予建设军民融合示范区的国家级新区。
充分发挥紧靠战略母港的优势,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古镇口规划了陆域面积18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50平方公里的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模式、新径。按照共担、军地共商、产业共融、科教共兴、设施共建、后勤共保的思,创造性地规划建设了技术装备保障中心、军工产业发展中心、军地人才培养中心、综合保障协调中心、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中心“五大中心”,在军民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协同研发孵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军地人才培养使用、军队社会化保障、陆海统筹生态等方面开展创新示范,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已累计承接技术保障10万余人次,直接完成舰船技术服务合同额5亿元,间接技术装备保障超过100亿元。引进培育哈工程青岛船舶科技园等涉军涉海项目140个,总投资突破1200亿元。累计承训舰船管理、系统检测、设备维修等军队新装备保障人才5000余人次,为部队节约成本80%以上。组建首个军民融合食品保障联盟,建设集食品加工配送、水兵厨房、展览展示、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军港生活保障中心,军港70%以上食品蔬菜实现本土直供。将军港水电气暖配套及整治、垃圾处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市障体系,军地联合按照战备标准建设10公里进出军港道三沙,沿滨海一线建设国内首个红蓝文化交融的海军公园。
2018年,国内首家军民融合理论研究院设立;国内首家军民融合学院揭牌;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山东)中心官网及线上技术交易系统上线试运行。军民融合发展迈向深度融合。
3月30日,由张汝京博士领军的全国首个协同式集成电制造(CIDM)项目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打破了制造业“缺芯少面”的局面,弥补了集成电产业空白。今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将持续发力,继续实施项目建设“挂图作战”,力争全年再实现签约落户、开工建设、竣工投产项目各200个以上。
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在着力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国务院批复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2月22日,山东召开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聚焦十强产业,推动新旧动能。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主任李奉利在交流活动中介绍,早在2017年5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就率先开始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十大工程,打造发展新引擎。数据显示,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在谈在建项目中,符合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方向的项目达到327个,总投资7476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量分别占全部项目的81%和85%。
青岛西海岸新区围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今年再发力——高标准规划建设信息技术、循环经济、智能制造、海洋制造“四大”,和中央活力区经济中心、实体经济总部中心、绿色金融中心、智慧医疗中心、体育产业运动中心、市民文化中心、生态休闲中心“七大中心”,并配套出台相关意见政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数据无言,却是发展最好的注脚。2017年,青岛西海岸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跨上三千亿元台阶、达到3212亿元,增长1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3%。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49个、累计达209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5家、累计达401家,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区。新引进中科院大学、复旦大学、中央美院、哈工程大学等10所知名高校,驻区高校达到20所。世界500强企业在新区投资项目达到200个。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物联网……如今这些技术词汇在场合被频繁讨论。不妨听听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大咖”们如何畅想“未来”。
历史上,那些强劲且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都是由性技术推动实现的。从宏观视角看,18世纪的技术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化,19世纪的技术是以电力为代表的电气化,20世纪的技术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特征都非常明显。
“我们谈论新一轮的技术,感受到了多元化的特征,比如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可视化等。”维信诺首席专家张德强说。目前,人工智能、VR/AR、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等众多新词汇,不少被冠以“性技术”的标签。多元化的技术革新多头并进,也带来了困惑:新的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已经到来了吗?
不少与会专家认为,能够为当下和未来人类族群的社会问题和痛点提供解决方案的技术,才称得上是“性技术”。默克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安高博认为,现在迎来了第四次工业,已有各种各样的征兆,面向未来人们必须要适应这些新变化,这些变化有些好的地方,比如说提升了发展速度、让消费者受益了,也给社会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挑战。
本文来源于ipfs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