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青岛人文历史 > 正文

人文历史_中国东莞道滘镇栏目

类别:青岛人文历史 日期:2020-1-14 10:27:34 人气: 来源:

  道滘明末抗清(1647年)时几位道滘籍人士:叶如日、叶品题、何不凡、叶时春、何勉、卢学德、何仕龙、袁炮三、王者肱、李乙木、陈兰谷、叶进之、叶文明、胡起新、叶奇才、叶文杨、叶秀芳等。

  明末清初时,叶如日等率族人练兵,自守抗清。1647年农历正月,在江边埋伏,斩清兵数百人,夺回财物。清知县郑鋈派使说降,如日大斥来使,浸使者于江中,又派人到沥滘、市桥一带请兵,在虎门入口处,杀清兵二千余人,取得胜利。

  后迎接张家玉来道滘举义旗抗清,收复东莞城。家玉题授如日为守备。当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道滘泥城被清兵攻破,守备叶品题、叶时春、何勉、卢学德、千总何仕龙俱巷战而死。如日率余众跟随家玉走西乡,击败清兵两次进攻。同年七月二日,清兵攻陷西乡,叶如日与推宫王者肱、通判李乙木、都司陈兰谷及守备叶进之、叶文明、胡起新等力战而死。

  千总叶奇才、叶文杨战死博罗。守备叶秀芳在增城之役战死,皆叶如日之族,道滘人也。(见陈志卷六十四第四页叶如日传。)

  ,字朝元,道滘叶氏三房渔趣祖人,乾隆48年癸卯科(1783年)乡试中式,第十二名武举人。子孙属永兴坊礼耕堂。(陈志卷48第6页)

  ,字弢园,道滘叶氏四房人,清嘉庆6年(1801年),乡试中第二十九名文举人,乡人都说他胆略过人,当时有匪首简帝龙作乱,道不通,缙光改装偷到广州,向省禀报。匪帮大怒,准备缙光一家,缙光严密防御,引清兵简帝龙等40多人,解往抚署(即),粤督将简帝龙等刑之以法,给予缙光励。

  又有一次,海贼张保抢劫道滘,缙光率领乡人抵御,壮士卢全锡等八人战死,相持一个多月。后张保接受清廷招抚,道滘解围。叶缙光以大挑一等封官知县。到任后,惩处土豪数人于法,兴利革弊,理清宿案,是有叶青天之称号。

  时学宫倒塌,他牵头捐款倡修学宫,未完成,病死在县,贫不能归,由地绅民捐钱才得运棺木回乡。(见陈志卷七十第4页)

  ,道滘叶氏三房渔趣祖人,嘉庆15年(1810)庚午科乡试中第四十四名武举人。嘉庆16年,辛未科会试中第二十七名武进士。(见陈志卷四十八第八页,叶氏谱历代文科甲第六页)

  ,原名宏济,字方楫(见陈志卷47第28页),别字桂艅,道滘人。少年时以孝敬父母闻名,清嘉庆24年(1819年)中第三十一名文举人后。在乡中授徒自给。乡中建书院、置义仓、修大坟、筑防洪堤等义举,他都带头出钱、出力,输纳国课,尤为踊跃。特别是于清道光6年(1826年)带头捐银,主修大坟,使道滘这一著名古迹得以留存至今。因此,县官给他一块匾额:“型仁讲让赋先”。道光15年(1835年),以大挑二等授临高县教谕(相当于县中学校长)。他教育有方,贫者免收学费,同寅谢某死于任,他捐钱助其归。安济任满归乡后,足迹不入衙门。深受乡中文人的,逝世时71岁。(见东莞陈志卷70第13页)

  ,字盘洲,道滘昌平洲人,记名提督署福建水师提督,(陈志卷四十八、第二十五页),少年时读书,深明。由行伍补虎门水师中营把总。咸丰3年(1853年)2月,太平洪秀全攻陷南京。镇海随香山都司陈国泰去福建,攻克厦门。

  1854年2月到江南,6月攻金山。8月在土桥登岸截击瓜州。擒太平将领杨殿奎。10月在沙漫洲江面缴获木牌二座。1855年5月,鲇鱼套口内木牌。11月在土桥江面又缴获木牌二座,擒天将郑天柱等。1856年秋,钦差大臣德兴阿,命令水陆军攻瓜州,11月在上桥登岸,击毙太平天多人,缴获炮械等物甚多。

  咸丰7年(1857年)4月、5月两战都胜。9月,升水师都司,督领水师开炮,攻下六摆渡。10月29日镇海以艇船扼住炭渚各,同时并进,夺兵营6座,踏平了高资至下蜀街10余里兵卡,垒堡40余座,击毙太平兵5000余人。11月12日,镇海统水师,沿河夹击,鏖战三时,杀太平天二、三百人,生擒数人。1858年3月,镇海上使至九伏洲等处,轰毁望楼一座,炮堤两座,击毙太平天甚多。

  咸丰9年(1859年)正月,太平知三元有变,率队攻江浦。镇海出兵支援江浦,使三元解围。时镇海官至游击。27日进攻浦口,斩天福等太平将领数人。2月,太平天在九伏洲集结,进攻江浦。镇海与总兵周天培出城应战,天兵退兵。

  咸丰10年(1860年)闰3月,三元改名成良,退驻扬州,索饷不遂,拥众入邵伯湖,西陵塘桥贼匪,约期东窜。4月,提督李若珠调上游炮船堵剿,镇海攻复僧道、菱塘等处,成良凭垒对抗。镇海四面焚烧贼船,毁大小船三百余艘,成良投水而死。同年10月,太平天从镇江攻陷桥头,进攻泥山、阳岗等处,清朝派汇宁将军巴栋阿饬等包围,而令镇海驾师船扼桥头险寨,定期17日水陆进兵合围。从凌晨4时至12时,在鏖战中擒获很多,追杀七十余里。

  镇海性沉着刚毅,定计谋后战斗,对士卒有感情。因此,战争多胜,历署乍浦,协副将,漳州镇总兵,福建陆提督。因居官廉正,归乡时一贫如洗。或周济之,也不接收,后死于家中。(见陈志卷72卷13—15页)

  (?--1877)字盘石,道滘昌平州人,琼州镇总兵(陈志卷四十八第二十五页)。少年时随兄镇海与太平天战斗于江南,保蓝翎千总。咸丰9年(1859年)捐升游击,派管新造捷胜战船,会攻浦口。咸丰10年(1860年),攻克九伏洲,消灭叛将薛成良,解决镇江城围困,功赏换花翎。以参将尽先补用。咸丰11年,(1861年)12月,以镇江三解城困,功加副将衔。

  同治元年(1862年)6月,扬州平靖,提升广东外海水师副将。8月,撤所带捷胜战船,仍留镇江水师营。同治2年(1863年),帮统红单船,督办镇江军务。先后防剿西南各,冲锋杀敌,勇敢著称。奏保加总兵衔,5月,镇海以成字营水师船,船少人多,请撤镇边回省补用。

  同治4年(1865年),委署龙门副将。5年(1866年),镇边统兵巡洋,在越南至徐闻之间,屡获洋匪昌有、扬旺、范周邦、司徒成等。6年(1867年)补崖州副将。7年(1868年)巡阅雷琼,擒匪首陈喜福于腾桥洋,擒张开武于广州湾。6月,行抵草潭洋,追洋匪鲁福胜等至安铺拿获。后剿办黎匪。8年(1869年)调补大鹏副将。光绪9年(1883年)补琼州总兵,后调碣石总兵。光绪13年,(1887年)回琼州。是年7月,死于任内(陈志卷72第15页)

  字秀升,道滘叶氏三房溪趣祖人,道光20年(1840年)庚子恩科,乡试中第六十一名文举人,(见陈志卷四十七第三十页)。

  同治元年(1862年)赐副贡。(陈志卷47第41页)道滘叶氏三房礼耕堂人。又,叶氏谱历代文科甲第五页记述咸丰元年辛亥科(1851年)钦赐副魁一名。

  (1840-1899)字彩昭,号杏桥,道滘叶氏三房人,有智略,娴熟武艺。同治3年(1863年)考中武举人。同治7年(1868年)考中武进士,授蓝翎侍卫。光绪20年(1894年)到广西柳庆镇任左营守备。光绪22(1896年)调郁林,光绪24年(1898年)5月,盗贼聚众攻城,兵寡不敌,退回城中,贼围城15日,锦标督励兵民,单骑巡四城。命令煮粥以供战士充饥。五更贼懈,开城奋击,围遂解。士民德之。

  光绪25年(1899年)秋,锦标积劳久病,告归、送者挤于道,当年冬天去逝。时年59岁。其子叶修昌,中举人。(陈志卷73第8页)

  ,字云峰,道滘大涡人。同治庚午科(1870年)中武举,辛未科(1871年)中武进士,花翎侍卫。(陈志卷48第15页)

  ,字竹庄,道滘叶氏三房人。光绪19年癸巳恩科(1893年)中武举,光绪21年乙未科(1895)中武进士,花翎侍卫。

  ,字梅(?)傅,道滘大涡人。龙光子,光绪11年乙酉科(1885年)武举,乙未科(1895年)中武进士,蓝翎侍卫。

  (1871-1954),号湘南,道滘乡永庆坊人。青少年时好学,清光绪27年,辛丑科(1901年)补行庚子科文举人。拜康有为为师,同学有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学派。曾在湖南兴办新学,参加维新运动,事发后逃往日本留学避难,辛亥成功后回国。曾在图书馆任(科长)馆员、东莞中学校长。陈伯陶编写《东莞县志》,他也主持这件工作,并完成出版任务。13年(1924年)9月15日至21日任东莞县长,在任仅七天。后任东莞县明伦堂董事(总办)多年,并在广东省教育会工作及任国民大学古文课教授等职务。

  ,字仁阁,道滘叶氏四房人。清光绪29年(1903年)癸卯恩科顺天中式。日本大学毕业,考取科举人。

  ,(1874-1941)字柳宅,别字仿陶,道滘永庆坊文林第巷人。光绪22年(1896年)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读书,正式拜康有为为师,戊戍变法(1898年)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在康有为的和资助下,1904年赴日本东京习法律,1909年毕业于东京日本大学科,获法士学位,同年归国。在参加清恩科考试,延试二等,宣统元年(1909年)举人,授七品小京官,派住刑部任制勘司行走。宣统二年(1910年)因丁忧辞官回乡。以后,任福建省候闽地方法院院官,三年(1914年)任河南省开封市审判厅厅长,后调该市检察厅任检察长。1921年调往任大理院推事五年,1926年调任铁岭地方检察厅检察长。叶衍华一生为官,他在任开封市当审判厅长时,康有为亲笔题写“好是正直”大横额一幅。1928年辞官回广州,在永汉北财政厅前挂牌当律师。1938年日寇攻陷广州,回乡,在永庆坊爱园开办国学补习班。沦陷时期,日伪多次要求他出任伪职,叶衍华,宁肯过着极其艰苦的清贫生活,直致1941年因贫穷病交加,病逝于广州,享年67岁。

  ,(1877-1915)字翰棻,号冷禅,道滘闸口坊人。父名仕勒,少时在乡读私塾。二十岁(1897年)中秀才。曾到广州广府学宫就读。康有为是他的老师。戊戍后他逃往澳门,后到日本留学,专攻法政科。回国后曾任广东省惠来县县长一年,后到广州河南创办“鹤鸣”学校,自编教材。数年后,受聘于广州培正中学、洁芳女子中学、南武中学当高中语文教师。中年时到上海华商英美烟草公司任秘书,并拜词家、清朝侍郎朱强邨为师,二十年代已有《花雨楼词草》一书问世。四十年代再续版《花雨楼词草》、《花雨楼诗草》,并编印了《了园花甲唱酬集》。中华书局出版的《全清词抄》一书,选入他的“六丑”、“月下笛”二首词(见该册2062页)。

  (1884-1971)字叔俊,别字根道。道滘永庆坊人,自幼好学,聪颖过人,有“神童”之称,16岁只身离家到京师求学,先后考入国立京师大学堂师范科及国立大学农学科,刻苦学习八年,取得两个学位。光绪34年(1908年)在京师大学毕业,文举人,中书改七品小京官,签分度支部。留京四年,归乡后任东莞中学教员一年,即调广东省立琼崖中学校长之职,历时六年,治校有方,深得父老爱戴。旋调任澄海县省立金山中学任校长四年,期满后任省立韶州中学校长二年。

  1926年携眷到广州定居,历任广州市教育局督学数年,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广东国民大学(夜班)专任教授。1933年考取广州市卫生局中医师第六届开业执照。

  日寇侵华,广州沦陷,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和省国民大学迁入内地。浩章因眷属人众,家庭牵累,无法随校任教,于是携眷回乡道滘避难。1939年春在叶氏大祠开办根塾,招收失学青少年近百人,为桑梓教育后代尽一份力量,历时两年停办。后因病疫流行,他弃教从医,在闹市中的兴隆街开设医馆,名曰“壶隐医庐”,悬壶济世,桑梓,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光复后接收东莞县第四中学,并改名济川中学,叶浩章出任校长之职。1948年冬,广东国民大学复办,敦清叶浩章回穗任教,出任广东国民大学教授兼校长秘书之职,直至解放后,转任华南联合大学任教授,这时年逾六旬,依然辛勤执教。翌年,调任广东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1953年广东省文史馆成立,调任馆员。直至,他年逾八旬,生活需人照料,因而回乡与老伴同住,乡民依旧慕名求医,来者不拒,悉心诊治。

  他生平尤擅写诗,创作古、律、绝等旧体诗近千首,著有《叶佛乘诗集》、《如海老人诗集》于世,在广州教育界中曾有“东莞诗人”的美称。

  ,字桃三,附生,道滘人。日本大学毕业。宣统2年(1910年)举人,七品小京官。(陈志卷47,第43页)

  叶季俊出生于商人之家。1905年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后上大学,旋即又考进陆军军官学校就读。1907年,在该校与陈铭枢、蒋光鼐等同学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宣传,为清王朝打造。

  1912年1月1日,中华临时在南京成立,不久袁世凯篡夺了领导权,孙中山发动“二次”。1915年,叶季俊受孙中山派遣,到云南游说蔡锷,争取了蔡锷组织护讨袁。接着随即赴桂,与岑春煊、陈炯明所派的人员一同去劝说陆荣延起兵讨袁。1916年2月,陆召集莫荣新等将领,宣誓讨袁,通电广西,并令桂军沈鸿英率部至湘桂边境,准备入湘。同年,叶季俊回粤,又向龙济光游说,龙济光于1916年4月宣告广东。5月,叶随岑春煊去协调陆荣延与龙济光,进军衡阳,袁军。6月,获得胜利。

  1920年8月,孙中山令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从闽南回粤桂系。其时,叶季俊在粤军中任大队长,由于屡立战功,升任团参谋长。同年12月,粤桂战争再起,叶季俊随粤军司令部入桂陆荣廷。当时叶季俊由于日夜奋战,过度疲劳,一次在夜间急行军中,从马上摔下来,,后来送往的医院治疗,成了半身不遂。他退伍回乡后数年,才能拄拐杖走。

  1930年叶季俊被委任东莞中学校长,上任一学期,因身体欠佳,辞职回家疗养。1939年乡绅推荐他任济川乡第一小学校长,他不顾身患,步履,欣然任职,筹集办学经费。他家离学校较远,每天都住着拐杖到学校检查教学工作,经常教育老师教书,学生勤奋读书,要以日寇、光复中华为己任,在任三年对家乡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1941年闰6月11日,日寇在道滘施放毒气,进行第二次大屠村,许多乡民被杀。。叶季俊悲叹自己身体残废,报国无力,不愿在日寇铁蹄下当奴隶,逐于1942年春,留下,愤然,以示对日寇的强烈,对祖国的无限忠诚。终年53岁。

  ,(1691-1959)字百坚、别名鼎球,道滘永庆坊人。家中富有,少年时于清朝文举人吴桃三门下,清末考入东关大学堂,后改名陆军军官学校。该校设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科,黄铁如是步兵科。每天清晨,脚穿铁鞋跑步,较为艰苦。于1914年第一期毕业,同届毕业同学有王若周、王应榆、张询、钟炳燊、邓以洪等人。毕业后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队伍,在军队中历任教官,与王应榆、王光海、何振(即何仲达,大汾人)王若周等人志同道合,结为异性兄弟。在军缺乏经费时,黄铁如回家动员老母亲变卖了30亩田的钱财全部支援。

  1932年6月到福建,曾任李福林军部、中校参谋之职,曾镇守五台山。1936年期间,铁如回家母亲,从此长期在家。

  (上手材)(1892-1951)道滘永庆坊人。少年时,家道清贫,十二、三岁辍学,跟本乡男巫佬肥明学习八音。他很聪敏,几年功夫,弹、打吹唱多样乐器都能表演,人称“鬼才”。他在19岁那年到广州当音乐手,拜上手玉为师,(上手即吹唢呐)在戏班中伴奏,青出于蓝胜于蓝,很快成名,人称上手材。三十年代著名表演艺术家薛觉先主持组成觉先声剧团,特聘上手材、喉管洪当乐手。在陈济堂执政时期,上手材五兄弟包揽当时广州大新公司酒楼音乐,与著名粤剧演员廖侠怀、白驹荣结拜兄弟。上手材在广州还弟数百名,自成一个音乐组织,名曰“五兄堂”。由于上手材三十多岁吹横箫、吹唢呐,伤了中气,时有,1946年患了肺病回乡养伤。曾在大岭丫、北丫、金牛坊等地教乡人学习粤曲,弹、打、吹、唱,上手材都认真教授传徒。过年时表演麒麟引凤,并唱粤曲助庆。后来无馆教,在九曲村当庙祝。1951年病死在道滘,享年59岁。

  (1894——1986)别名叶青,道滘永庆坊人。同盟会会员。新中国成立前曾任广东中央银行副行长,

  叶少华在留学日本时,受孙中山思想的影响,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回国后在武昌担任同盟会的联络工作,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袁世凯运动。

  抗日战争前,他历任国民东讨贼军梧州行营军,军需处中校处长,广西南宁军官学校教官。1924年任东莞明伦堂董事长。1927年冬任广东筹饷总处处长,1928年7月任广东中央银行副行长兼整顿金融专员,管辖造币厂和所有私人银行。1929年4月辞去副行长职务,1937年再任东莞明伦堂董事长,在九龙山林道设办事处至1941年。抗日战争期间,他曾任国民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参议,湖南省和广东省顾问,广东省银行董事。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对发动内战不满,1947年去参与李济深、何香凝、蔡延错等领导的爱国活动。1948年加入中国委员会。1949年5月到华北大学学习,1950年起历任广州市人民参事、广州市红十字会总干、广州市政协第一届至第六届委员、常务委员,广州市第二届至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任广州市人民参事室副主任,又曾任“民革”广州市第七届委员会副、“民革”广东省第六届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第六届委员会顾问。1986年3月28日在广州病逝,享年92岁。

  (190-1976),字良若,道滘闸口人。机械工程专家,教授。刘东騋童年时在乡就读,后随父住广州并在中德中学读书,1920年在上海同济大学机电科毕业。1921年回广东石井兵工厂任审检员、技士、处长等职。他聆听了孙中山先生的多次,深受影响,于1924年参加,1925年任黄埔军官学校汕头行营中校军械课长。1927年自费到留学,在高等工业学校选科学习。回国后在上海、汉阳、巩县等地兵工厂任工程师,研究室主任,处长等职。1934年出任国民兵工署科长、航空兵器技术研究处处长,技术司代司长,27兵工厂厂长,1937年研制并成批生产新武器——枪榴弹,也叫“二八式”枪榴、手榴两用弹,效果甚好,对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1944年至1946年任兵工署兵工委员,1947年任中国驻日本代表团赔偿委员会专门委员,1948年任广东省保安司令部军械顾问,1949年2月离职家居。

  (1901-1949),别字浩如,道滘永兴坊大巷人。少年聪敏过人,后到广州市广东高师(中山大学前身)就读文史系。大学毕业后任教于广州市师范、市立第二中学勷勤大学附属中学校,曾在任广州“市民日报”总编辑。

  市“日报”社社长,广州市委员会科长,湖南省“国民日报”来阳分社社长,合浦一中、五中中学校长。

  抗战期间,曾任湖南省第二科科长(经铨叙部核定为荐任一级),湖南省参事,并任大学教授。湖南省第一届县长考试委员会主任秘书等职务。抗战胜利后任湖南省参议,东莞县沙田整理处处长。

  (1903-1928),道滘厚德人。1921年毕业于道滘济川高等小学,18岁时,与同村女子陈娇结婚。1922年考上东莞中学,在学校进步思想的影响下,铎辉与进步青年一道,经常活跃在钵孟山下的“风满楼”,探讨救国救民的道理。

  1924年,在大的风暴中,铎辉在学校积极参与进步同学组织的“新学生社”的活动,并参加推倒校长伦学圃的斗争。1925年加入共青团,同年加入中国。1926年毕业于东莞中学,5月被选为团东莞地委。

  1927年“四·一二”后,东莞县党部立即派出“清党”人员,到各单位进行“清党”活动,莞城处于一片之中。为避开敌人的锋芒,铎辉带赖成基、陈兆魁等同志回到道滘隐蔽,并辗转于万江新村、高埗江城洲一带,发动群众,组织武装,伺机打击敌人。

  1928年夏天,石龙市委遭。12月7日,县委交通处亦接着被破。当天下午,当铎辉同志踏进县委交通处——“昌隆锡店”的时候,为所,旋即解往广州,关押在南石头。敌人极尽之,想从铎辉口里得到东莞党组织的情况,对他施以,可是铎辉铮铮铁骨,,终于被秘密枪杀于广州南石头,时年25岁。前是东莞县委常委。

  (1903-1979年),名鼎,号一石,又号郾庐,斋名有燕归词馆、霜红词馆等。祖籍东莞道滘人。诗人、书画家。他长居,于金石、诗、词、书、画,皆有湛深的研究,成就卓著,享有盛名。早岁秉铎广州,夙膺时誉。20世纪40年代末迁寓香岛,仍执教鞭。1957年,应马来西亚槟城韩江中学之聘,掌教南溟,力倡风雅,一时称盛。后,始倦游归港。于1974年与书画同道邝谔、袁鸿枢等诸公同创中华艺术学院于九龙佐敦道,后迁亚皆老街,以供有志传统书画艺术者之研求,先生主山水画及篆刻课,诸公分任其他课程,广栽桃李。卢氏治印,不涉明清以来流派,一以古钵汉印为师,取径邃言,于古玺尤有深契,允称高手。其所往来,多为当代,如邓尔雅、林千石、张谷雏、何叔惠、吴肇钟、张纫诗、黄思潜……等。其著名入室有:邝谔、钟允文、曾初白、卢逸岩等。

  他勤于著述,著有:《燕归馆词》、《学书偶得》、《鼎画》、《书画篆刻杂谈》、《帖考》等,皆独具眼光、精研有得之作,是其遗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

  1941年,受道滘大天二刘发如派遣与驻莞日寇会面,接受协助日寇征购军谷这一差使。两三年间获得谷差暴利,一时之间成为富甲一方的殷商。

  1945年日寇投降后,一度被定性为,家产及受到。后经国民军事委员会驻粤军事特派员李福林为当时是由他潜伏敌后、协助在敌后的秘密行动及掩护地下工作人员,并被委任“直属突击队第五指挥部少将副指挥”一职。经李福林将军大力,终于1949年以《总统训令》形式公告撤销对叶衍龄的。

  其实,当时叶衍龄除了表面上是协助日寇征购军谷,又秘密为工作外,他又协助东江纵队、珠江纵队这些在珠三角一带活动的抗日游击队做了大量物资支援、承运及递送情报等抗日工作。当时由他任队长一职的“东莞护沙大队”,其实是由西县委驻广州特派员祁烽(原省政协副)领导的。

  另外,叶衍龄在慈善方面当时也极有口碑,如对家乡的医院、学校、桥等都有捐赠,家乡人对此评价较高,在也常掷巨款赞助医疗事业,获港报好评。

  2009年5日15日,广东省委部对叶衍龄这段复杂的历史作出了如下几条鉴定:“一、叶衍龄,……东莞解放前夕曾率部起义,情况属实。二、抗战胜利后,叶衍龄曾被错定后获问题,早有。三、叶衍龄先生心系桑梓,曾在家乡创办‘叶邓二梅慈善医院’,资助过济川小学、济川中学,受到当地和家乡群众的赞扬。”

  (1906-1961),原名叶毓茂,字士平,又名叶一茅、叶景,道滘永庆人,早年毕业于东莞中学。1923年考入蔡元培等主办的世界语专门学校。1926年在广州农动讲习所受澎湃的影响,到广西南宁省立第三师范任教,兼编省出版的《之花》周刊。1927年春,随韦拔群等人在广西东兰县武篆区开办第三届农讲所,韦当主任,他(化名叶一茅)任教务长,负责具体安排农讲所的功课,还兼上《哲学》和《伦理》课。后随韦拔群等参加、逸组织的百色起义。不久叶,越狱后潜逃至。在港时他住在莫纪彭家,在莫主持的《大同日报》工作。

  1930年,他在福建省泉州黎明高中任教,并在平民中学兼课。当年秋天,巴金探望黎明高中校长吴克刚,和他相识,成了好朋友。

  从1930年至1947年,叶非英在福建泉州从事办学、办报、搞、搞农运,长达十七年之久,他对教育的探索和在泉州一带颇有影响。

  1947年至1948年,莫纪彭在广州创办蔼文中学,聘请叶非英回穗筹建,后委以校长重任,但他只愿当个教员。其时还筹办了粤东女子职业中学。蔼文中学停办后,1948年冬天他仍回泉州民生农校。1949年广州解放,他离开泉州转回穗,成立了新民中学。1950年,叶非英参加了中国同盟。1954年前后,曾被评为教育先进工作者,并当选为广州越秀区第一届代表。1958年反右斗争中被错划为,并以历史论处,送石井劳动农场。1961年,叶非英带病在田间劳动时死去,其时55岁。

  1983年5月,经广州市教育局党委复查,广州市批准,撤销广州市1958年7月19日对叶非英以历史论处送的决定。

  (1907-1929),道滘九曲人,生于贫苦农家、他仅读过几年书。1922年冬。入莞城“福隆”鞋店做工。

  1923年至1924年间,陈日和工人们一起积极参加莞城革履工团(鞋业工会的前身)与鞋业老板开展斗争。

  1925年“五四”运动时,陈日再度入莞城,并在“福和泰”鞋店工作。1926年初,加入中国。他后,勤奋学习,勇敢战斗,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支援省港大的斗争。

  1927年,蒋介石,莞城处于之中,陈日回到九曲,以并《犁头周刊》为武器,以补鞋作掩护,发动群众,做了大量工作。

  1928年8月,县委改选,陈日被选为东莞县常委。1929年初,陈日按县委,迁到石龙开办鞋店,(即县委机关)以此为掩护,联系同志,健全组织。同你2月,被而被,壮烈花岗,时年仅22岁。

  (1908-1972),乳名树根,别字叶荫、叶树声,道滘永庆人,青年时就读黄埔军校。1940年在军队任团长,1942年调往韶关、坪石等地抗日。1945年日寇投降后退伍回道滘,任护沙大队长,1946年9月为逃避刘发如而迁往南海县贞慎乡横沙村居住。1947年至1948年任湛江市局长,1949年至1950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叶兆将军属下炮兵团任参谋长。1950年到定居,历任新界新闻长之职,1972年病逝于。

  (1910—1960)蔡白上口村人,青少年时随父读书,后参加军队,任十九军参谋长,和平后任广东省议员。大天二刘发如的堂弟刘堂霸耕上口村的“村份田”(村份田是篁村新基姓张的田,每亩租金仅50斤谷),村民不服气,与刘堂打官司,又到林权初处哭诉,林亲自驾电船和带兵回上口,刘堂霸耕无法。为上口村民做过一些好事。

  (1914 -1980),曾用名叶德铭,道滘永庆坊人。1937年员,历任记者、经理、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

  文津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辅仁大学毕业后,又留学日本,获日本大学社会学学士。1937年6月同五千名留学生一起,被日本迫返回国。留日同学姚潜修介绍他与夏衍在秘密会面,后夏衍代表中国领导叶文津工作。1937年12月,淞沪抗战失败,上海成了孤岛,在党的领导下,叶文津与林林、于立群、郁风和姚潜修等人乘船经,再到广州。

  1938年1月1日,《救亡日报》在广州复刊,叶文津当记者。四月间经西安去延安采访,成抗日初期第一个进入敌后游击区采访记者。叶文津到晋察冀边区、冀中军区、华北五省等地采访,历时一年半,这段期间发表了《华北五省敌后纵走记》长篇连载,以及很多通讯、特写,报道了、八军英勇抗日事实。1939年10月,叶文津从桂林飞往,调往社会部系统工作,在和潘汉年的领导下,奔走于广州、上海等地,开展党的地下情报工作。

  1941年9月,叶文津接受和潘汉年的,回到上海沦陷区,化名叶德铭,出任伪《新中国报》记者,周旋於敌伪机关,从中获取情报,暗中提供给。

  1942年日寇已占领,并把,断绝交通。上海地下党叶文津,以《新中国报》记者的身份,利用袁殊同日本馆的关系,领取了从广州通往日军线到的通行证,打着到战地采访的晃子,实际上接受地下党传递秘密通信件送到的工作及协助地下党解决活动经费。

  从1943年初,至1944年夏天,叶文津按党的,在上海做了大量文化工作及从事商业工作,继续开展活动。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接收工作十分混乱,党叶文津利用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驻沪办事处的名誉,有计划地先后接收了大批枪械、无线电器材等军用物质一大批交给新四军。此事当时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

  1946年春,叶文津以《上海新报》驻东北特派员的名义公开进行采访军调处“三人小组”的活动,暗中与代表团联系,将情报提供给。

  1946年5月中旬,叶文津从往上海,南返,其后居住广州。由于内战爆发及解放战争,叶文津经常奔跑于广州、,从事进出口贸易,直至1951年夏天,这段时间叶文津又做了很多为党、为解放战争服务的工作。

  1951年夏叶文津毅然放弃在的舒适生活,携带全家妻儿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5年5月20日叶文津在广西省南宁市近郊采访中途,突然,到功德林,1960年转秦城。十年后受审判,才知道是因潘汉年案件。时转押韶关所、1973年9月又转清远县滨江硫铁矿场,强令劳动。直至1975年12月15日,才正式。

  叶文津从1937年参加,出生入死,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受到,遭受,他三次申述,终于在1980年2月得到彻底,出任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的职务。

  1980年6月15日,叶文津因患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在广州去逝,终年66岁。27日,广东省委、省、省政协、省组织部、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会,并追认他为中国正式。

  ,(1916-?)道滘永庆坊人。少年时在乡读书,后到东莞中学读书,1936年在省职二校毕业,回乡参加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参加道滘救亡协会,救亡团工作,在街头表演宣传抗日,后去延安抗大读书毕业,后留校工作,1938年参加中国,后调到八军晋察冀工作,任北晋军区宣传部编辑,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6军宣传处长,第196师部主任,国家测绘总局部主任等职务。

  (1917年-1967年),又名叶昭,道滘永庆坊人,年幼受到良好教育,青年时期在南京军官学校毕业,又东渡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航空飞行学校,回国后任飞行员,中央空军中尉,飞行教官。抗日战争时在重庆参加飞行表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调任印度航空军校,任飞行教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杭州空军士官学校飞行教官。他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后来脱离中央空军,任中央航空公司驾驶师。1949年解放战争迅猛发展,叶文治出于爱国主义热忱,在参加11月9日“中航”起义,经过五、六个小时飞行,12架起义飞机飞抵,受到了毛和总理的热烈欢迎。

  叶文治娶妻是英籍华人,1950年到了当机师,六十年代患胆结石症,在英国伦敦治疗,前后动了三次手术无效,于1967年6月4日在伦敦病逝,时年仅50岁。

  (1917-?),道滘马洲坊人,在乡读书后,到广州市知用中学读书,毕业回乡。抗日战争爆发,组织道滘救亡协会,后改称救亡工作团,团长叶渠康,叶焕波当副团长,发动组织进步青年叶敏思、吴国安等在街头宣传,又组成歌咏队下乡进行宣传等活动,1937年和叶敏思、叶渠康、叶史润到延安抗日大学学习,先在陕西省西安市六阳镇参加青训班,后转入抗大,1939年5月第五期毕业后,历任新四军第二师员,1946年任21军青训班主任,后任南京炮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部主任(师级)1963年转业到上海,任上海出版社部主任,后调上海出版局,1983年离休。

  (1918-?)道滘闸口坊人,1946年在重庆中山大学毕业,1947年留学美国加洲丹福大学机械系,得硕士学位,后又考取博士衔。后在美国国立原子能机构工作二十余年。

  (1920-1970)道滘蔡白上口村人。父亲刘淦泉在沦陷时期在道滘当西医,抗日战争胜利后到行医,刘应钦随父到港,帮助父母将西药运给,成为地下员。五十年代当上江西省井冈山地委,六十年代曾两次回上口村,受到干群热情款待。

  (1920-1980)原名何贺年。道滘南城坊新南村(旧称雷公凿)人。何非凡少年时代,已经爱好粤曲,在私塾吴炫葵先生处读书时,经常学人唱戏做戏,后到大姐何仙处,其大姐供他读书至初中一年级。他在15岁那年不读书,拜戏班陈醒章为师。在戏班里艺名何康琪。陈带他到上海演出,说他东莞口音重,回来后,他再拜王醒伯为师。他的大姐何仙出钱组成一个粤剧团,供他学艺,做了一段时间,亏本撒了班。但他仍在粤剧团演出。24岁时,结婚后,他更加刻苦学艺,随剧团到太平、三埠等处演戏数年。他不但克服了东莞口音,而且自成一派,人称“凡腔”。他唱戏吐字较清,唱腔流畅。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广州被原“人寿年”戏班张老板看中,有意培养他。特别组成“非凡响”粤剧团,邀当时著名花旦楚岫云、凤凰女、丑生小觉天、武生丁公醒等名演员合作,根据何非凡的特点,请有名编剧家写好有关红楼梦剧本。最后定名《情僧偷渡潇湘馆》。加上一流戏服,一流灯光布景,一经在广州市演出,场场满座,欲罢不能,连续演出该剧106场,打破广州粤剧演出晚晚剧目不同的惯例。成为当时绝无仅有的戏宝。何非凡从此名声大振,成为省港澳著名粤剧演员。1948年,他曾回老家道滘演出五天,宴请乡亲父老。解放后,他去了。在港继演粤剧,曾与名花旦红线女、芳燕芬、吴君丽、李宝莹等多次合作演出《白兔记》、《一曲凤求凰》等节目,甚得群众的喜爱。1980年9月去逝,终年61岁。

  说明:《道滘历史名人》所收资料主要源于《道滘镇志》一、二辑,并作了适当的删节、文字调整及纠错,也根据其他资料作了一些补充(包括加入个别镇志未录的人物)。顺序基本按出生年份,并截止于1920年以前(含1920年)出生的名人。十二生肖排列顺序

  

关键词:人文历史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合作伙伴:

CopyRight 2002-2012 青岛网-青岛生活信息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