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竹影,煮一壶暖润酽茶,闻香、品茗、听琴,青岛道和茶文化创始人牛晓燕,便是一个自清风明月而来,将生活过成了诗歌的女子。
初见牛晓燕,是在她的道和轩,温婉嫣然的轩主、古韵十足的装饰、旷古幽远的琴声、隐约飘然的茶香,轩外还栽种了节节绿竹,颇有种“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间。”的意境。
从小学习美术的牛晓燕曾是一个怀抱着画家梦想的文艺女孩,18岁时,牛晓燕应征入伍成为一名人民海军战士,并被选拔去了宣传处,这段经历让牛晓燕受益匪浅,多年的文艺浸润也让文化属性刻进了她的基因里。
1999年,牛晓燕在偶然间,踏进了一间茶楼。这次相遇,让牛晓燕与茶,结了缘。“茶所蕴含的文化属性与我对美的热爱、对文化的追求,是一致的”。这缘一结,就是二十年。女人的一生一旦与茶结缘,便如破茧化蝶一般,让生命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在专访中,聊起茶,牛晓燕整个人都散发着,嘴角含笑,有着说不完的话,而对于选择将茶作为自己的事业,牛晓燕是这样说的,“我始终认为,我喜欢并且愿意为之奋斗的,才能称之为事业。茶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存在。”
好茶,茶叶的质量是根本,茶山土壤、生态,采摘后的加工工艺、储存方式与温湿度控制……二十年来,牛晓燕跑各地茶山、与茶农交流、品鉴名茶、致力于茶的研究,不仅坚定了自己和茶的不解之缘,并且最终磨砺成茶文化的使者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者。
采摘、萎凋、烘干、揉捻……数道工序方能成就一杯醇香茗茶,父亲的离去、婚姻的不幸、不被理解的委屈……对于牛晓燕来说,人生如茶,平淡是本色,是历程,清香是馈赠。
茶能养身,亦能涤性,牛晓燕说,茶对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茶带给她的,不在于物质,更在于对人生的,是莫道、是看淡取舍,是且凭一壶茶,长短任生涯。
在牛晓燕的认知里,茶是雅俗共赏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津润喉,是茶;琴棋书画诗酒茶,怡情雅兴,也是茶。我们杯里的茶,从止渴、会友、到敬客、养生以及悟道积攒了越来越多的意义。而这,也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乃大!
不止自己,牛晓燕对周围的人也产生着影响,牛晓燕看着茶客们走进茶室,从焦躁的社会中短暂的沉淀下来,吃一壶茶,脸上展现出平静的微笑,她也仿佛感同,露出满足的笑容。
牛晓燕留学在外的儿子,更是从小就跟着牛晓燕学习茶道、香道、古琴,“不管他以后走到哪,从事什么行业,我都希望中华传统文化能对他的三观起到一个。”
作为青岛最早的一批茶文化推广者,牛晓燕遭受过,也经历过。开拓的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我知道文化行业不可能飞黄腾达、日进斗金”,但牛晓燕清楚地知道,她要做的是茶文化推广,有了这个,“我就可以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同时知道未来的该怎么走”。
随着越来越多的茶艺培训班满地开花,牛晓燕的重心也从范围层次上的推广更多的转移到了文化属性更强的对茶本质内涵的。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不管是“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的宋代四雅,还是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的茶文化,茶,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绵延发展的载体。
即使在道和茗茶已经在茶圈中小有名气的今天,牛晓燕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心。而在被笔者问到“是怎样保持自己‘茶人’的初心”时,牛晓燕莞尔一笑,说,
对于牛晓燕来说,她希望日后在人们提起青岛这座城市的时候,除了时尚之都,还有更多的蕴含其中的文化属性,未来,牛晓燕计划将茶叙这一文化形式继续推广,同时增加茶在国际会议上的,以提升青岛的茶文化形象。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眼里写满故事,脸上不见风霜。不羡慕谁,不嘲笑谁,也不依赖谁,只是默默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牛晓燕曾在朋友圈这样写道,而对于她自己来说,与茶相伴,便是她此生最喜欢的模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属虎的属相婚配表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