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青岛人文历史 > 正文

青岛时有个大老板叫綦官晟他发家后在平度建了文昌阁

类别:青岛人文历史 日期:2020-6-20 5:26:15 人气: 来源:

  这里是东平37号,西镇最后一个里院。破烂的屋子、早已褪色的门窗还有锈迹斑斑的楼梯,每个角落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事情。里院建成于上世纪20年代,80多年间,居民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谁都不知道,里院的主人究竟是谁?他当初为何盖这么大的房子?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透过这个里院带大家认识一个人,綦官晟(字得臣),平度沙梁村人,民族资本家。如果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那肯定有人听过这个地方,同丰益号,曾经操控青岛生油、生米、棉纱的大商家。

  沙梁村,位于胶州、平度、即墨三市的交会处,据说是因为始祖从山东益州迁到这里时,刚好坐落在一沙梁上而得名。全村上千户人家几乎都姓綦。

  从《綦氏族谱》上看,沙梁村是著名的文化大村,此前出过不少读书人,而民族资本家只有綦官晟一人。1876年,綦官晟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只上到15岁便辍学回家帮父亲干农活。在那个不稳定的年代,农民生活异常艰苦,有时辛苦一年还不够给地主交租的,就更别提自家温饱了。所以等綦官晟长大,爱冒险的他走了条全村人想都不想的道:弃农经商。

  耳边着村里人的嘲笑、不理解以及家里人的无奈,綦官晟开始了他的从商之。他有两位族叔綦香岩和綦西垣在沙梁开了家土产店,綦官晟先到这里学习,他不仅能吃苦,脑子也灵活,很快就出类拔萃。做生意不仅靠聪明,还得细心,在这方面,綦官晟似乎有种天生的能力。綦官晟的外孙,今年67岁的徐立信给记者讲了件事:一匹流汗的马。

  沙梁最热闹的莫过于沙梁大集,一到这天,附近客商云集,綦官晟自然也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这天,他刚到集市上,就看见一个人牵着一匹马在集市上晃悠,仔细一看,这人不就是邻村的乔先生嘛,綦官晟上前打了声招呼,姓乔的说,从家里来,看看有什么可买的。本来就不是很熟,彼此寒暄几句也就过去了,可就是这一会儿,綦官晟注意到个细节:他牵的这匹马怎么累得气喘吁吁,流汗?从乔先生所在的村到集市最多3公里,怎么可能把马累成这样呢?綦官晟悄悄跟在后面观察发现,这位乔先生一直在银子市上转悠,这又是为何?綦官晟沉思了一会儿,恍然大悟:他不是从村里来,而是从胶州城来,因为他在胶州银号做事,所以马才累成这样。至于他为什么一直在银子市上问东问西,答案可想而知,估计银子是要涨价了!这是个大胆的设想,但綦官晟就是信心百倍,他依靠这几年在沙梁做生意积累下来的人脉,四处抢购银子。果然,没出几天,从胶州城里传来消息,银子涨价了,綦官晟实实在在赚了一大笔。

  此后,綦官晟做生意摸到了门道,资产积累越来越多,两位族叔发现他是块做生意的料,把土产店交给他全权负责 ,綦官晟很快成为当地有名的商业精英。那年头,不管有钱没钱,出门在外都怕遇上一种人:。綦官晟的家人也不得不经常提醒他,出门要当心、银子要收好!可綦官晟不怕,因为那根本不敢来招惹他,为什么呢?

  这事,徐立信小时候听母亲綦书慈讲起过,那时只觉得很有意思,现在仔细想想,姥爷的很多决定都让人耐人寻味。

  “曾经沙梁抓过一个 ,村里人便让綦官晟来处理。他看的样子起了恻隐,告诉他,可以饶他一命,但之后要远远离开沙梁,不能再四乡,没想到能遇到,给綦官晟连磕了几个响头逃到了东北。多年后,曾经的小变成大,带着一支队伍又回来了,不少有钱人家遭了殃。但他一直记着綦官晟之前的恩情,立了条死规矩:‘不准綦得臣’。”这句话变成了綦官晟的“伞”,其他听了他的名字,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过去,不敢动手抢劫。

  可是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不敢招惹綦官晟,同乡有个小伙子却什么都敢做。綦官晟聘请的伙计全部都是同乡,这是他的一个原则,想以此为家乡人做点贡献,可有个小伙子总是屡屡犯错,说他还不听,綦官晟不得不打发他回了老家。忽然一天,这小伙子又出现在柜上,气喘吁吁地来报信:“家里,夫人,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您快回去看看吧。”綦官晟奉父母之命,娶的是即墨一位地主家的闺女,结婚九年,两人一直没有孩子,一听这消息,30多岁的他兴奋极了,可前脚刚迈出去又收回来了,想了想,不对劲,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于是先派一个伙计回老家打探。没多久,店里就收到封信,大概意思是:你的伙计在我手上,赶紧拿钱来赎命吧。綦官晟看后冷笑了一声,果然不出他所料 ,差人取了钱送上去。

  原来,这小伙子被辞职后,对綦官晟心意,便买通了几个,想借此机会綦官晟大捞一笔,没想到,计划被,不仅浪费了银子还得罪了。

  敏锐、聪明,是徐立信对綦官晟的深刻印象,想到这位姥爷,他脑海中还有个镜头一直出现:姥爷坐在炕上,双眼紧闭,叹了口气说:“我要折寿了!可我只能这样做。”事情发生在1932年,那时同丰益号已经是青岛一家赫赫有名的大商家,它操控着整个胶东地区的生米、花生、棉纱和棉花市场。

  綦官晟在青岛的发展史,我们参考一篇文章《青岛同丰益号的兴衰》,里面的两位讲述者綦瑞麟、綦松声曾是同丰益号的老伙计。这说:“1916年,綦官晟进军青岛,起初只在东镇开了个小店面,后来青岛商埠开发,綦官晟发了一笔,便将店面搬到了45号,并正式成立同丰益号,他任总经理。而真正让同丰益号在青岛商圈挂号,还得源于他参与取引所(交易所)生意,每年可以净赚白银几十万两。”同丰益号迅速成为青岛土产行业的老大,让很多人羡慕、嫉妒,尤其是听说綦官晟竟然是个没多少文化的农民时,出身商家、曾经赴美留学的景昌隆号经理黄汉池不屑一顾,他要跟綦官晟好好斗一斗。

  1932年,全国各地传来好消息:花生大丰收,綦官晟判断,今年花生价格必定会下跌。于是他去取引所,以每斤7分钱的价格,一次卖出期生米6000吨,买方正是这位黄汉池。黄汉池一看,机会来了,他发动家族所有关系,买通商家,绝对不能把花生卖给同丰益号,同时又银行不向綦官晟贷款。如果按照他的计划发展下去,同丰益号没有货源、没有资本,到时间肯定交不够货物,就得承担巨额罚款,再加上花生降价,同丰益号必定九死一生。

  这点小可瞒不过在商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綦官晟,既然黄汉池要把同丰益号逼上死,他也不是好惹的。表面上他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让柜台上的伙计照旧每天干活,暗地里,他又从老家单独找了一批人,去胶东等地区收购花生,暂时存在原地,等他的指令再往青岛运输。另一方面,他通过亲家徐惠堂跟银行襄理的朋友关系,秘密贷款80万元,这样就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眼看着同丰益号跟取引所的交货时间就要到了,黄汉池早已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接管同丰益号指日可待!”就在此时,綦官晟不动声色地发出最终号令:同丰益号在山东各地收购的花生,通过火车、马车、轮船等各种方式全部进入青岛市场!黄汉池傻眼了,不仅没有赚到便宜还让自己的企业损失。事后,黄汉池把綦官晟告到了青岛市长沈鸿烈那里,但在事实面前,他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这场青岛土产界的争斗,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影响,黄汉池的企业损失,参与其中的60多家小公司全部破产,同丰益号获利60多万元成为最大赢家。但这样的结局綦官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坐在炕上双眼紧闭,对小女儿綦书慈说:“我要折寿了!但我只能这样做,不然真的破产,同丰益号几百个伙计怎么办,这些年他们跟着我奔波,我不能对不起他们啊。”

  同丰益号的生意越做越大,一次就可以向外商定售7500吨生油,价格涨跌完全为同丰益号所控制,并能与日商三菱、三井等财团竞争。此外,云南、东平和菏泽有三个大油坊,小港二还有个占地15亩的大仓库。可綦官晟心里怎么也不踏实,好像拥有的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有一天,他向公司几个要好的刘硕和关昕职员说,自己做了个奇怪的梦,梦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你发财了,可别忘了,这些都是靠我的心力啊……”众人一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当问到他之前有没有求过神、许过愿时,綦官晟想起来,曾经父亲时说,如果以后发了财,一定要文昌庙!

  前面说过,沙梁村是个文化大村,村里曾经有座文昌庙,后来因破旧被拆除了。这样一分析,綦官晟找到了根源所在,于是出资7000元银币,又接收了几位亲朋的捐赠共投资万余元,请来栈桥回澜阁的设计师刘铨法在老家沙梁的十字街口,建造了文昌阁。文昌阁1934年开工,第二年就竣工了,从外观看,它与回澜阁有点相似,但又独具特色。平度市原文化馆副馆长、民间文学学会会长陈传瑜是这样描述它的样子的:阁外周边及门窗周沿,皆雕镂精细,特别是每个门窗上空当 ,皆有一方浮雕,上八方为八仙故事,下八方为以孝悌为内容的典故。八角柱头,镌“克昌厥后,斯文在兹”八个篆字,准确文昌阁之目的所在(后世子孙兴旺发达,文化知识在自己手里。)

  陈传瑜说:“尽管重商,尽管綦官晟自己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很崇尚文化,也很重视家乡的文化教育,所以才建造了文昌阁。”

  如今,文昌阁依然矗立在沙梁十字街口,只是阁窗全部用砖堵得严严实实,下面有家烤肉店,人们骑着自行车从这里经过,如果不是专门来买肉,根本不会去认真看看这栋充满记忆的建筑。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合作伙伴:

CopyRight 2002-2012 青岛网-青岛生活信息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