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安来的孩子
本报记者 易 玲
赵延萍的父亲孟宪民是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和工作的老。为了安全,孟家解放前出生的孩子都随母亲姓赵。
赵延萍出生在延安兰家坪,当时正值猛攻延安。她出生才12天,部队紧急转移,父母没法带她走,就把她交给了当地一户人家。收养赵延萍的这对夫妻都姓王,生过几个孩子都夭折了。养父母给她取名“王爱女”,视为掌上明珠。
全国解放后,母亲让一个堂叔去延安接赵延萍回家。堂叔坐着小汽车到了兰家坪,7岁的赵延萍完全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养父母只告诉她这是“舅舅”。“我见到‘舅舅’是坐着锃亮的小汽车来的,英姿勃勃,还给我买了皮鞋和裙子,喜欢得不得了。”
头天见面,次日就走。赵延萍根本不想走,邻居们也舍不得她走,就把她藏了起来。谁知赵延萍躲了许久,好奇心起,探头出来看,恰好被堂叔看见了。直到坐上汽车,赵延萍还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模糊地以为是走亲戚。直到汽车开到火车站,坐上了火车,她才发现不对劲儿。“我当时从火车头一直跑到火车尾,边跑边放声大哭,要跳下火车回兰家坪去。”
进了亲生父母的,父母迎过来,堂叔让赵延萍叫爸妈。她开始低着头,死活不肯叫。“后来我偷偷抬头一看,父亲腰间别着个匣子枪,身后还有警卫员跟着,吓得一哆嗦,就颤巍巍地叫了一声‘爸’,后来也叫了妈妈,那是一年多以后的事了。”
赵延萍满嘴的延安土话让她花了好长时间才融入新,别说外人,就是自家人,也只有在延安多年的父亲能听懂她说话。此后多年,赵延萍一直和养父母保持着书信往来。“每次看到由谢晋执导的电影《啊!摇篮》,就想到姐姐的经历,想到自己,姐姐就是坐在毛驴背上的摇篮里,从延安转移到,直到1948年才被接回父母身边的。”
在延安时经常空袭,赵延萍早就对飞机轰炸有了经验。到了沈阳,看到飞机,她下意识地趴到地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傻丫头,现在解放了,这是咱们自己的飞机。”
下图:童年的赵延萍(前排中)和家人的合影。 易玲翻拍
本版由记者易玲整理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