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青岛经济 > 正文

他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却空有一片痴心难能两情相悦

类别:青岛经济 日期:2017-10-26 18:25:03 人气: 来源: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沈从文写给妻子张兆和的情书,缱绻的文字,透露出他对张的挚爱之情。听说了太多痴情女子的故事,总让人忽略了一个事实--并非男子皆薄情, 沈从文就是一个痴情的人。

  沈从文写过许多的情书,而这些情书都只属于一个人--张兆和,也是这一封封情书,成就了这一对在后世眼里标榜为模范的夫妻,然而在炉叔看来,他们也许曾经相敬如宾,也许有过相濡以沫,但是这一份两情相悦,却没有对上正确的时间,他爱的太早,她爱的太晚。

  1927年,沈从文第一次登上,当时的他紧张到说不出话来,转身在黑板上写到:请给我五分钟!五分钟后一开口,一口浓重的湖南湘西口音,与时期潇洒倜傥的知识形象相去甚远,而才18岁的张兆和,就在这个课堂里,课后张兆和一直取笑沈从文土里土气。

  那时的张兆和,正是如花的年纪,鼻梁高挺,秀发齐耳,清丽,见到她的第一眼,沈从文便被她深深的吸引,当时的她在学校有着黑牡丹的美誉,再加上家境的优渥,追求她的男子络绎不绝,每天的情书都要收到十几封,而她每次看完这些情书之后,便在一封封信编上青蛙一号青蛙二号····然后置之不理。

  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这是署名S先生写给张兆和的第一封情书,看完之后,张才明白这封信来自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初识时对沈没有好感的张兆和,同以往一样,把这封信编了个号,便弃到一边。然而这一头,没有收到回应的沈从文,凭借着湖南人的蛮劲,一封一封的写着情书,渐渐地,沈追求张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校园。

  张兆和的冷处理让沈从文几欲抓狂,不得不请求当时校长--胡适来说媒,而胡适也非常爽快的答应了下来。面对胡适的劝说,兆和不为所动,最后胡适情急:我知道沈从文地爱你!,而兆和的回答:我地不爱他!

  短暂的学生生涯结束,张兆和毕业回到了苏州老家,而沈从文也被邀请到青岛大学教书,相隔千里,却依然没有隔断沈从文的死缠烂打的情书。萑苇是易折的,磐石是难动的,我的生命等于萑苇,爱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一字一句都满含情意,看到沈从文如此的深情,张兆和渐渐的对沈有了丝丝同情,她也曾一度想回信,却最终还是没有下笔,转而在日记中写到:自己到如此地步,还处处为人着想,我虽不觉得他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敬的了。

  不堪相思之苦的沈从文,从青岛跑到苏州张兆和的家去拜访,然而张却躲去了图书馆。顶着偌大的太阳,沈从文站在张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张的二姐于心不忍,要了沈的旅店地址,便让他回去了,最后还是在二姐的张罗下,沈从文才被邀请踏进张家的大门。张兆和的父亲本就喜欢文化人,对沈从文十分满意,这让她十分的意外,开始重新审视起沈来,渐渐地,两人交流的越来越多。

  沈从文回到青岛后,攻势不减,而张兆和也在这一封又一封情书的轰炸之下,接受了沈的感情。锲而不舍的沈从文,经过近四年的努力,终于将张兆和追到了手。1933年,沈从文从青岛大学辞职,和张兆和在宣布结婚。婚后的两人也有了爱称,他叫她三三,她叫他二哥,然而两人之间的故事,并没有向着两情相悦的方向发展。

  婚后不久,沈从文的母亲便得重病,沈要回家探亲,然而张兆和却始终不愿意同他一起回湘西,最后沈只能独自上,去往湘西的途中,沈从文怀揣着张兆和的照片,每天一封信:三三,乖一点,放心,我一切好!我一个人在上,看什么总想到你。他想跟张分享自己的一切,然而信的这一头,张的反应却要冷淡的多,很少回信。

  她是他的红颜,为了表达对张兆和的爱,沈从文为她写情书,也为她写小说,《边城》里的翠翠、《长河》里的夭夭,《三三》里的三三,都是黑皮肤女孩,都是张兆和,有了你,我相信这一生还会写得出许多更好的文章!。然而她却不是他的知己,张并不喜欢沈从文所写的故事,也不欣赏他的文章,更关键的是--她不懂沈从文。

  抗战爆发后,沈从文和几个知识辗转南逃到昆明,到西南联大教书,这一次,他依旧是孤身一身,张兆和选择留在,理由是孩子需要照顾,离开多有不便,沈书信太多、太多、需要整理、,一家人都跟着沈从文,会拖累他。战乱年代里,一次相别或许就意味着永不能再见面,然而张兆和毅然的选择了不跟随。一个昆明,一个北平,书信成了两人交流的唯一形式,沈从文密集的写着给兆和的信,而张则极少回信,偶有一两封,也多半是嘱咐沈从文别成为别人的负担。

  不管沈怎么哀求,张兆和总是找出理由来回避跟沈从文的团聚,沈从文抱怨说:你爱我,与其说爱我为人,还不如说爱我写信。无奈之下的张兆和,只好带着两个儿子来到了昆明,可是依然没有与沈从文住在一处。为了团聚,沈从文只能每逢周末就坐一个小时的小火车,再骑马走十几里,才能回到家里。

  在这段感情里,沈从文在上的付出比张兆和多得多,也正是这样的不平等,让沈从文深受打击。1948年,沈从文的学生贴出批沈从文的作品颓废,上也严厉地他为主义者,作品是桃红色文艺,面对扑面而来的,沈从文十分希望得到张兆和的支持,然而她没有。内心受挫的沈从文,心里无比的哀伤:即使未搁笔,亦终得把笔放下了。

  困顿的沈从文患了忧郁症,不得不搬到园疗养。他写信说:我很累,实在想休息了、你不用来信,我可有可无,凡事都这样,因为明白生命不过如此,一切和我都已游离······当时的沈从文已经到了万念俱灰的地步,然而张兆和依然没有选择不离不弃的陪在沈从文身边,两人之间仅仅是书信往来。

  爱成了痴,就再也不会去计较,而是接受她的一切,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已然成痴。在沈从文眼里,她永远是那个他最爱的姑娘,是他写信的唯一的对象,即便在她最不理解自己的时候,沈从文依然饱含深情地向她写信倾诉。

  张兆和的姐姐记录过这样一幕:1969年,沈下放前,站在乱糟糟的房间里,从鼓鼓囊囊的口袋中掏出一封皱头皱脑的信,又像哭又像笑对我说:这是三姐给我的第一封信。他把信举起来,面色十分羞涩而温柔……接着就吸溜吸溜地哭起来。

  动荡的岁月结束后,沈从文被调往社科院,生活终于归于平静,然而对于大半生都在颠沛中度过的两人来说,最后在一起的时光也稍纵即逝,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去世,三姐,我对不起你。--这是他最后的话。

  沈从文曾写过: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的生命一样长久的。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张兆和从来没有真正的去接近过沈从文的内心,也从来不让沈从文走进自己的内心里,直到暮年时才发现,一片痴心的沈从文,早已在她心里留下可深深的烙印,只是她明白的太晚,她的爱来的太迟。

  1995年,张兆和整理完沈从文生前的遗稿,在《后记》中深切地着自己对沈从文的一片深情的,六十多年过去了,面对书桌上这几组文字,我不知道是在梦中还是在翻阅别人的故事。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悔之晚矣。返回,查看更多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合作伙伴:

CopyRight 2002-2012 青岛网-青岛生活信息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