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外地,特别是山东内陆城市的人,对青岛的评价无一例外——青岛是个好地方。然而,青岛人也经常能到,在享受赞美的同时,突然又遭受到另一种“”——可惜,青岛没文化。更有发狠的角色把青岛直接定义为——文化沙漠。
作为生在青岛、长在青岛的青岛人,在听到如此评价的时候,总有如鲠在喉且又不吐不快的感觉。经常出差,经常会遇到此类情况——在人群当中,总有几张熟悉的面孔和习以为常的表情,如果用乡音问询其何方人氏,与兵妹妹在机房对方肯定会面露喜色,然后很自信的回答——是啊,我是青岛人。
青岛的文化不同于内地的文化,青岛人接受的文化熏陶当然也不同于内地人。所以,当青岛人漫步内地城市街头,或穿梭于机场车站码头时,总能很快就可以从熙攘的人流中,分辨出与其相同的乡音和相同的表情,即便是他(她)讲着一口流利的“青普”。文化造就了性格,文化培养了气质。这就是文化沙漠和文化绿洲的影响,这就是内地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分界。
青岛开埠时间不长,只有一百多年的样子。在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青岛连孙子辈都算不上。青岛没有开封、洛阳、等黄河流域、代表中华文明的城市的厚重历史,更没有像南京、西安、等几朝古都的皇城风范。孕育了中华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母亲河——黄河,青岛也只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得以母亲“乳汁”的滋润。
开埠伊始,青岛就无不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当你漫步在中山,当你徜徉在八大关,当你在茫茫大海回望青岛,无不深深体验到“东方”的魅力和美丽。相对于一个百年城市,青岛的文化积淀绝不亚于其他古老的内陆城市,只不过青岛的文化比较另类,既有传统的内陆文化,更有舶来的海洋文化,青岛的文化是东文化的融合。
青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移民城市,90%以上的居民来自于四面八方;青岛是一个浸染着外来文化的城市,就连方言里都嵌刻着外来的印记,“你这个负儿”其实就是英文里的“fool”,“白痴”、“笨蛋”的意思,“你看你杠杠的”就是“ganglike”的谐音,意指“像个”,“搓牌”就是strawberry的谐音草莓,还有“扎古扎古”就是日语修理的谐音,“赤鳞”“涨颠”是德语狂妄、傲慢的意思;青岛是一个万国建筑博览会,德式的、日式的、葡式的、俄式的、西班牙式的,还有伊斯兰式的,甚至还有不同风格不同的;青岛是一个文化名人聚集区,康有为、梁启超、老舍、王统照、闻一多、萧军、萧红等等,都曾经在青岛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所以,有人俗称青岛是“两活水”的文化。就是这“两活水”的文化,塑造了青岛人那特有的性格和气质——自大而又自信,聪慧而又豪爽,算计而又大方,保守而又,故土难舍而又海纳百川。
青岛虽被称为文化沙漠,却又有音乐之城、足球之城、时装之城、建筑之城、奥帆之城的美誉,在全国诸多文明城市评选中,青岛位居榜首......
青岛的文化很另类,青岛的文化很现代。青岛的文化恰如那片广阔无垠的湛蓝,容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滔滔激流和潺潺细水;恰如她音乐之城的美誉,演绎着一曲富有现代韵律的社会发展的交响乐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由海南柴油发电机组 www.hnjqc.cn整理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