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野浩二老婆傅晶徐常青摄2009年3月火车北站周边居民房。2018年8月火车北站周边居民楼。、福州北口附近居民楼。新都心片区新建楼盘。小港片区居民楼时尚大气。
作为与时俱进的产物之一,房地产市场走过了辉煌而灿烂的40年。从最初的筒子楼,到单元房,再到如今的商品房,青岛人的“家”经历了从福利分配到个人购房的巨大转变。当房地产的基因注入,一段波澜壮阔的青岛人居变革自此启幕。
以前,青岛人的住宅多是棚户区平房和筒子楼。受计划经济制约和收入有限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人们少有主动改善自己居住条件的意识。
初期,人口与住房的矛盾日益加大,住房大多是分配的。筒子楼,是那个年代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曾有无数青岛人,在这十几平方米的筒子楼中结婚生子、奏响着锅碗瓢盆交响曲。在此期间,房地产市场天生的市场属性并没有被激活。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青岛,大部分人对买房子根本没概念,仍在等待着福利分房。居民楼里的房子作为“福利房”,颇为“抢手”。
1995年3月,青岛市颁布《青岛市出售公有住房暂行办法》,启动公房出售政策,促进居民住房观念由福利化向商品化转变,这也是住房由实物分配向货币分配过渡的必然之举。1995年10月,青岛市在全市公房出售工作会议上宣布公房出售工作正式实施,560多家单位在1995年10月申请出售单位自管公房,拉开全市公房出售的序幕。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度全市共出售公房38853户(其中直管房16727户,单位自管房22126户),占当时可售房户数的17.66%,收缴售房款3.68亿元。
公房出售的稳步推进,为房改的进一步深入夯下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深刻改变了居民的住房消费意识,单位住房供给制的思维定势也被打破,房改的作用逐渐得到实现。
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在这次住房制度中,提出了停止福利住房分配、开展住房抵押贷款、放开住房二级市场、支持住房企业发展等政策。
1998年12月31日,《青岛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实施方案》出台,自此青岛市公有住房一律停止实物分配,原则上只售不租,实行货币化分配。同时建立职工住房补贴制度,增加职工工资收入中的住房消费资金含量。职工通过政策性及商业性住房贷款,提高购房的支付能力。由职工根据需要和可能,主要通过自行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商品房等方式,解决个人住房问题,实现住房供应社会化、市场化。
这意味着,推行近50年的实物分房制度将逐渐消失,房改进入实质性阶段,住房分配完全了商品化的道。房屋、房价上升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层面。
步入21世纪,青岛人的住房选择更多,高层、洋房、公寓、别墅等多种类型的房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二手房市场、土地市场交易拍卖制、交易契税减半政策出台等,无不显示出逐渐将房地产推向市场的决心。
2004年,上实集团和顺驰地产的进入,打破了之前青岛房地产市场由本土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到了2006年,大鳄入青的步伐加快:1月,绿城与李沧区签约,与百通共同开发青岛休闲商住区;6月,和记黄埔取得小港湾项目;7月,宝龙城市广场开工;8月,浙江金龙获得原四方区地块;9月,万科魅力之城项目奠基;12月,卓越地产开发蔚蓝群岛项目。同一年,华远地产也来到青岛,开发华远新天地项目。
这一年,青岛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说是彻底敞开了房企进驻的大门。在房企大鳄扎堆入青拿地之时,青岛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几个鲜明的热点区域,其中中仍是绝对核心板块,浮山后是传统的热点板块,海尔逐步成为东部的商住板块,李沧东部和城阳才刚刚闪现新秀之光。
2008年青岛房地产业具有深远影响的标志性事件是当年1月初全市住房工作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最响亮的楼市宣言。21世纪最初的十年里,商品房市场迅速发展,越多越多的青岛人想要住宽敞舒适的大房子,并且开始接受按揭的购房方式。青岛人对于挑选房屋也有了严格的要求,不仅是面积、价格,采光、户型等都成为了购房的重要选择因素。
2010年,“新国十条”的重磅出台,拉开了房地产调控的大幕。青岛也在第一时间出台了“14条”。相关信息表明,岛城将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201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史称“国八条”。2011年1月28日,青岛版“限购令”出台,内容包括自《意见》发布之日起至当年年底,在我市市辖七区实行住房限购措施。经过两年的平稳发展,2014年开始,青岛楼市“去库存”成为重头戏。在政策的刺激下,青岛楼市逐渐回暖,甚至一度出现了过热的情况,各种楼市调控政策再次出台。尤其是在2017年,岛城楼市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政策不断加码,调控力度空前。自此,青岛房地产市场的风向从“去库存”转为“稳房价”。
2018年,人才新政、摇号新政……伴随着房价上涨,政策的不断完善,巨大的购房需求下,改善、精装、生态社区越来越多地成为新的追求,青岛楼市的发展越来越符合未来国际化大都市的气质。由福利分房和低租金公房制度到住房商业化、市场化,青岛人居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青岛统计局数据显示,1998年,青岛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78.1万平方米,到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900.7万平方米;1998年青岛城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3.42平方米,到2017年青岛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7平方米。
纵观这40年,从住房方面,就能生动地折射出给整个青岛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蜗居”到“安居”再到“宜居”,40年沧桑巨变,40年旧貌新颜,40年华丽转身,迎来了如今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青岛人的家也从初的简陋狭小的土木平房,为如今高楼林立、服务完善的品质住宅。尽管前行的脚步充满坎坷,但是青岛人安居的上一直交织着的憧憬与希望。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