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青岛人文历史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电子版

类别:青岛人文历史 日期:2019-11-3 18:34:56 人气: 来源:

  人民版历史教材目录(全套免分)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制度 学习与探究之一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专题二 近代 中国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建设与祖国统一1 新中国初期的 建设 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3“一国两制”的伟 大构想及其实践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 学习与探究之二模拟古罗马法庭 专题七近代的确立与发展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美国1787 年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专题九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 美苏争锋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的探索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五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的初期探索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四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 1、孙中山 的三义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专题六人文的起源与发展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专题八19 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历史】人民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全)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制度 学习与探究之一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专题二 近代 中国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实践专题五现代中国 的对外关系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 学习与探究之二模拟古罗马法庭 专题七近代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1787 年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专题九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道的探索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专题四中国近现代 专题五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10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董洪涛 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认识我国的特..色。 学情调查: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已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及建国初期巩固的基本史实,知道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 造完成是“过渡时期”,对于三大制度也略知一二,但是从政 治建设的角度切入,是全新的课题。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的成立及意义;知道三大政11 治制度的名称,阐述其建立的过程,通过三大制度的内 涵来认识我国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从“建国”、“”到“特色”,分三步进行;运用课本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比较两个(中华和中 华人民国)、两部(《中华临时约法》和《中华 人民国》),从而认识新中国人民的本质;比较 三大制度的不同之处,初步把握我国的框架, 从而认识我国的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建国初期中国人的制度创新,初步认识建设的重大意义,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 文明而奋斗的理想。 教学重点:三大制度以及所体现出的我国的特色 教学难点:如何恰当地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理解历史概念;如何准确地捕捉历史现象,进而历史特征(如中国 的特色)。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叙述新中国初期(即过渡时期)的建设,一是新中国的成立(建国),二是三 大制度的创建(),前者是后者的背景和前提,后者是 前者的必然发展。新中国为什么没有采用的议会制 和照搬苏联的制度,这是由我国性质和国情决定 的。实践证明,三大制度适合中国当时的国情,是新中国取 12 得巨大成就的制度。建国初期的制度创新体现了中国共 产党人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理论勇气和实践魄 力,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先锋。 因为按历史阶段来叙述,课标中的“完善”二字教材没能体现出来,本课教学也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特色”教材没有 体现出来,需指导学生挖掘。 1、新中国是怎样建立的?这是一个什么样性质的?新的建立对建设有何意义? 2、中国在建国初期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形成了什么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设问:20世纪的中国曾发生两次巨变,哪位同学知道是 哪两次巨变?(资产阶级领导辛亥,建立中华;无 产阶级领导新主义,建立中华人民国。)第二 次巨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实践证明:中 国人不但能够打碎一个旧世界,更能建设一个新世 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中国初期的建设。 设问:新中国是在什么样条件下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有13 什么意义? 关于条件,应把握三点: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七届二中全会确定方针和方向;召开协商会议筹备。七届二中全 会提出工作重心的转移(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从 军事到经济、),确定胜利后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为 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方针政策方面的准备。通过召开协商 会议的方式筹建新中国,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意 关于成立标志,最好将中央人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与开国大典并提。 关于意义,可让学生比较新主义胜利的意义,找出侧重点:为国家建设的逐步展开奠定了牢固的基 其他:可结合我国国名(为什么不用中华?)及国徽的构成(五颗五角星、、齿轮、谷穗)等分析 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从中也可感受到人士对新中国的感 情。有条件可播放《开国大典》的片或电影片段,增 强直观认识,营造氛围。 引申思考:新中国成立采取华晨宇父亲华福雄召开协商会议的形式,没有按照“惯例”召开议会进而制定,和 1912 年中华 的成立相比(对应教材中的“学习思考”),中华人民国 有哪些本质的差异? 14 第一步:南京临时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资产阶级)你的依据是什么?(从临时人员的组成和 政策可得出结论) 第二步:中华人民国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在教材中找出相关材料来说明。(据《共同纲领》中关于国家性质 的表述得出“人民”,据中央人民主要领导人名 单说明是“联合”,得出结论:新中国是一个人民专 政的新主义国家。 性质不同方略自然也不同,资产阶级是怎么做的呢?(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体制,但没 能真正实现。)中国人又是怎么做的?(从《共同纲 领》到1954 年,确立三大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原因:(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制度?)这是由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的。可补充中国共 产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资料,说明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的建立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产生和建立 起来的。过程:由下而上(先召开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进 而召开)——,体现。和 意义:一届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作为国家的根 本,从根本上和体现了国家的制度,是政 治建设的核心。指导学生阅读 1954 年的内容(包括课 15 后“材料阅读与思考”),通过与《临时约法》的比较,认识 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理解《中华人民国宪 法》的颁行对中国建设有什么意义?(见“学习思考”) 2、中国领导的合作和协商制度的建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协商会议职能的变化(不再代 行全国的职能),如图示: 依据,中国领导的合作和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1956 年底,三大完成,社 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中国提出与党派实 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一方针受到各党派 的,人民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解释为 什么要“取而代之”,关系到的性问题(因为政协代 表不是选举产生的)。 一制度?历史和地理因素:回顾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 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 局面。观察教材 P63《中国民族分布图》,回答“学习思考” 的问题:中国各少数民族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大杂 居、小聚居,分布面积广,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等 16 边疆地区。)因素:新中国是人民的国家,团 结、平等、共同发展是新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这一制度是怎样确立的?确立:《共同纲领》最早;1954 年正式确认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制度。实施:在民 族区域自治地方划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级 自治机关依照和法律的权限行使自治;按设置时间 先后掌握五个省级自治区设置和分布情况,如下表: 40周年。 依教材抓住三个关键词,掌握三个方面,即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 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前南斯拉夫和前苏联的现况,从的教训来深刻体会这一制度的重大意义。另外,2005 三大制度是建国初期我国在制度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这些成功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 ,这些特色体现在那一些方面呢? 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归纳。在学生回答17 的基础上形成四点结论: 4、中国的是以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 结合教材内容作必要的阐释,提醒学生:结论必须以教材中的史实为依托。 小结:1949年中国和各党派组成了联合, 建立了人民的新主义国家。同时,建设也 开始起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代行全国的职能, 而它所通过的《共同纲领》则起到临时的作用,成为施 政纲领。1954 年召开一届,制定了,确立了三大制 度,开创了中国人民的全新阶段,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 的。 权中国领导下合作和协商制度我国的特 1、上网查寻《中国的建设》,了解其主要内容; 2、利用节假日,通过亲戚、朋友等了解我国基层建设的实际情况,写成小调查报告。 1、《中国的建设》(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5 年10 2、《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5 3、《的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4 4、《中国的建设》中关于我国特色的阐述: 1、中国的是中国领导的人民。没有中国,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人民,这是被历史证 明了的客观事实。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是在中国领导 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的。中国的制度,是中 19 国领导中国人民创建的。中国制度的发展和 完善,是在中国领导下进行的。中国的领导从 根本上了人民当家作主。 2、中国的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中国,公有制经济是 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就 从经济基础上决定了中国的不受资本的,不是少数 人的,是最广大人民的。在中国,享有的 人民范围包括一切不被法律的人。 3、中国的是以人民作为可靠保障的。人民,一方面要求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 尊重和保障,国家掌握在人民手中,为人民服 务;另一方面要求对、危害和公 共安全、人身和、贪污贿赂和渎职等 各种犯为,依法使用手段予以制裁,以保障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中国的是以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集中制是中国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 导原则。实行集中制,就是要求充分发扬,集体议 事,使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和反映,在此基础上 20 集确意见,集体决策,使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以落实和 满足。实行集中制,还要求“尊重多数,少数”,反 对无主义的“大”,反对把个人意志于集体之 相关热词搜索:选修电子版 教材 高中历史 人民版高中 历史选修一 高中历史选修教材

  

关键词:历史人民版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合作伙伴:

CopyRight 2002-2012 青岛网-青岛生活信息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