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身份认证,是乡土和家园烙在人身上的地域特征,要想融入一个地方,必须懂当地的方言,会说一些当地的方言。青岛方言是融合了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而形成的,有海洋的气息,保留了生活原汁原味的感觉。
青岛的方言中藏着历史文化信息,有的词语可以说是语言的化石,蕴藏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比如青岛方言中的外来语。古力一词,堪称典型。青岛的各种新闻载体,,,电视,网络等等,都会报道古力冒溢、古力盖被盗之类的社会新闻。古力指检查井,是德语检查井的音译,古力从租借青岛开始流传,并在青岛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活中保留下来,成为百姓口语中的语言化石。青岛的方言中有大量的外来语,有的来自德语,有的来自日语、有的来自英语,有的来自俄语,是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存。轱辘马,来自日占时期日语单词“”,偶见青岛人使用,意思是带有四个小轱辘的推车。镍铬,指不锈钢制品。抗战胜利后,美国海军如潮水一样拥进青岛,大量的军用餐具等日用杂品随着美国大兵登陆,老青岛把不锈钢餐具称为niger,源于英语Nickelchromium 。转为汉语后,老百姓就叫它“尼根儿”,多了一个儿化音,更有生活味,冷冰冰的不锈钢制品,也变得亲切。布拉吉,女性裙子的统称,源于俄语的译音。这个词语大概是上世纪50年代,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遗存。
青岛的方言,还带着啤酒的色泽,啤酒花的香气,更有一种海鲜的气息和特色。有浓厚的市井味,也有时代感。哈啤酒,吹瓶,辣炒嘎啦,波螺油(牛)子,海蜇里子,加吉鱼,老板鱼……这些词语都是方言中的内核,在几代人的唇齿之间流传。
当时代的列车驶入21世纪,一夜之间,人们忽然发现青岛方言不普通。自从《疯狂的石头》火了之后,那个操着一口青岛方言的小贼黑皮一开口,青岛银(人)就笑了。原来,青岛方言还有这么巨大的娱乐价值呀。
多年前,网络上就流行青岛方言四级和六级测试,有将这套试卷刊登,热衷于当考生的都是外地到青岛的青漂一族,热衷于当考官的自然是青岛小嫚,用原汁原味的方言公布标准答案。
青岛的一家,曾经开设“青岛方言”版面,刊登用青岛方言写的有趣的生活小故事。有一篇文章题为《青岛话是咱地财富》中说:“有一次,俺送特们去机场,有个老外想显摆显摆特的青岛话,冲着呢个机场工作银员说了句:‘嫩青岛银真好 !俺哈待来!’把银家给惊得半天才把嘴合上。”这种市井小事儿用方言娓娓道来,很有意思。如今青岛也开设了几个方言味道的节目,《青岛全接触》中的徐麟用方言播报新闻,让老青岛听着够味儿。
一个地方的方言,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其本质是交流的工具。讲方言还是普通话,也分场合 ,夫妻在家吵架,很少有用普通话的。在场合交流,大多用普通话。在多元化的社会,方言从小品、电影蔓延到网络、彩铃,其的方式令人不可思议。传统与后现代,方言与网络语言,共同构成了我们众声喧哗的时代。(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延伸内容: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