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青岛风俗 > 正文

青岛风俗立足地方文化特质提升青岛文化软实力

类别:青岛风俗 日期:2015-5-16 9:16:58 人气: 来源:

  【摘要】 文化特质是各种文化元素在长期的碰撞与交融中形成的,是人类文化内涵的核心要素,是体现文化特征的主要内容。近代以来,工商业的发展以及工商文化的碰撞,使青岛逐渐形成了一种重工崇利、崇德善变的文化品格。

  文化特质是各种文化元素在长期的碰撞与交融中形成的,是人类文化内涵的核心要素,是体现文化特征的主要内容。史前的青岛古文化(莱夷文化)有着自己的源头、发展序列和鲜明的区域特色,其中的许多文化元素纵贯整个人类文明史。近代以来,青岛地区在沿着传统文化轨道前行的同时,遇到了文化的强力冲击,反映近代西洋文明的文化形态在此生根发芽,成为构成青岛城市文化的重要因子。这些文化要素与文化因子在长期的碰撞与互动、磨合与调适中逐渐融汇为青岛的文化特质。

  一、青岛文化特质的基本特征

  、包容内卷的海洋文化基调。

  依海而建、因港而兴的青岛,是一座有着深厚海洋文化情结的城市,七千年间,海洋文化元素涌流在青岛地区及青岛人的血脉中,其间虽然有过曲折、有过停滞,甚至出现过某些文化断层,但这一文化却坚执如一,未曾改变。史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东夷部族过着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定居生活,海洋已经成为其开发的重要领域;龙山文化时期的扬帆活动使青岛成为中国海洋文明的诞生地之一,而龙山文化向胶东半岛沿海地带的推展,则使沿海文化带成为龙山文化鼎盛期的前沿。海洋的东夷文化作为一种活跃、的文化系统,已经成为一种与中原农耕文明相对的活跃、的文化形态。随后几千年,青岛地区始终走在对外交往的前列,且数度成为全国或区域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镇,琅琊建港、箕子入朝、徐福东渡、市舶司的设置等均体现着青岛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近代以来,殖民外力强势介入,文化东渐而来,在冲击与应对中,青岛文化的特性更加突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交往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方面拓展,不仅促进了青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而且廓开了青岛人的视野,造就了青岛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先后孕育的海水养殖五次蓝色产业浪潮,充分彰显了这座中国海洋城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

  另一方面,青岛的海洋文化又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包容内卷的气质。包容内卷更多的是表现为借鉴和吸纳外来文化因子。从古至今,青岛随航运交流、吸纳了各具特色的东文化,在近代更成为文化冲突碰撞、交融共荣之地,这种包容内卷与其他以海洋文化为基调的城市有着巨大差异,比如,“同舟共济、开拓四海”的福州海洋文化和“去来天下通”的宁波海洋文化,其性、发散性、外向性更加突出。

  时至今日,、包容内卷的海洋文化特质已经成为青岛的社会人格特征,成为这座城市的灵魂和气息,青岛人的生活模式、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及相关物质创造和文化创造,都或多或少的体现着海洋的因素。

  和谐共处、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品格。

  莱夷文化是青岛文化的源头,后来融入齐文化,成为与殷商文化、西周文化、姜炎文化等并列的齐文化因子。其中,西周文化中的崇礼重农、明德慎罚和东夷文化中的重工崇商,以及姜炎文化中的刑德等文化元素相互调适融合,形成了早期青岛地区多元并存的文化特征。在漫长的古代岁月中,文化与、佛教、教、、伊斯兰教在以崂山为中心的青岛地区的与发展,不仅促进了青岛文化的多元构成,而且带动了青岛地区的人文繁兴。明代以后,大移民加速了各种文化的播迁,一方文化在交汇激荡中经历冲突与竞争、发展与消解,最终融合。

  近代青岛,先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隔膜、碰撞与交融中,建筑文化、教文化、教育文化、科技文化、民俗文化、游乐文化、工商文化、移民文化、传媒文化等各种文化形态,均在传统文化基础和西洋文明冲击下落地生根并得到快速发展;辛亥后,大批晚清遗老寓居青岛以及中期一大批文化名人的青岛聚居,加剧了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竞争和较量,形成了东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和谐相处的文化景观。同时,在城市规模迅速膨胀的过程中,世界及全国各地的移民纷纷涌入,形成了中外咸集、多元共生的城市人际,多样性的人脉结构进一步固化了青岛多元化的文化基因。

  后,青岛人的文化心理和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心态更趋、活力和丰富多元。尤其是通过筹备和举办2008年奥帆赛、2014世园会等重大国际性活动,青岛人民不仅体会到了城市的荣耀,而且在按照国际惯例、国际标准与世界的对接中恪尽职守、细致周密,表现出了应有的掌控能力、协作和责任意识,开始用平等的心态、平视的目光看待世界,为“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品格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重工崇利、创新求变的基本文化。

  青岛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因此自古就以海洋为其资源取向和依赖。春秋战国时,齐国“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进而形成了“重工商、尚变革、求、尊贤尚功、务实崇法、兼容并包”的鲜明地域文化特征,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商文化形态,并不断得到积累充实。

  近代以来,工商业的发展以及工商文化的碰撞,使青岛逐渐形成了一种重工崇利、崇德善变的文化品格。新中国成立后,青岛孕育和诞生了一大批工商业名牌,创造了争奇斗艳的现代工商企业文化。最近30多年来,更是沿着“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发展之,经历了从“青岛金花”到“中国品牌之都”的华丽转身,构筑起了以品牌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青岛品牌带给社会的荣誉感、自豪感和感,已经积淀为广大市民的文化心理,影响并改变着广大市民的文化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了广泛认同感和强大内聚力,成为青岛城市文化的坐标。

  此外,科学的现代人文和崇尚时尚的现代生活方式从城市发展初始便融入其中,并慢慢为一种普遍的城市社会人格特征,成为青岛城市和城市文化的重要内核。

  纪律秩序、责任的城市人文性格。

  古代青岛虽属齐文化圈,但两汉儒学东播以后,也深受文化的影响。同时,青岛地区的先民们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强烈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体现在文化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与合作,从而在另一个层面上了秩序的权威性。

  20世纪初始,随着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和城市影响力的剧增,青岛的人口急剧增加,成为一座五方杂处、八方来仪的移民城市,市民的行为方式、文化心理和价值面临现代化、城市化的挑战。为应对这种挑战,殖民逐步把近代城市建设、社会管理中的规章制度移植过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涉及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健康、土地政策、建筑样式、平民社区等内容的管理规制,平等、秩序、、责任等现代社会人的意识逐渐在青岛市目中固化。这种在城市奠基时期塑造的以现代逻辑和纪律、秩序为基本特征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大异于中国传统的模式下的社会文化形态,成为青岛城市文化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不仅在山东各城市中是独有的,而且在国内城市中也不多见。此后虽历经更迭,这种城市人文性格却始终没有改变。

  二、传承特质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全社会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历史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依据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创造的,是不可再生的历史的实物,凝聚和渗透着不同时期人群的、追求和情感,也是提高当代市民素质和增强市民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最佳素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社会的积极参与。全社会都要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青岛”的大局出发,真正把历史文化遗产看作是一种文化资源或文化资本,充分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加强执法监督,历史文化名城条例的贯彻,保障城市文化特质的彰显。同时,应充分发挥、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的作用,广泛宣传文物法、法、土地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全面系统地介绍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青岛历史文化遗产总体状况及不同文化遗产的发展历史、价值所在等,提高全体市民爱护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并把民间力量充分地整合到历史文化遗产事业中来。

  城市人文,增强文化认同力。

  要从城市文化发展进程入手,围绕青岛特质文化形态、文化品格和文化,结合城市和建设,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青岛的各种特质文化元素向广大市民介绍、,使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本土风俗民情、传统文化艺术复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系统归纳、准确提炼城市的文化基因和特质,并广泛宣传,引导市民形成普遍的城市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城市人文成为广大市民的共同和价值追求,从而使城市体现人性化,提高城市文化和人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培育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文化吸引力。

  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传统是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基点。要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的各相关要素,大力营造历史文化名城氛围,以精深的文化意蕴去启迪、熏陶市民的世界,培养全体市民的历史文化名城意识,使广大市民充分认识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从而引发全社会对名城文化的追怀和对未来发展的渴望,提升市民的文化观念和主人翁意识,调动广大市民支持城市文化建设、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增强文化影响力。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发展经济、建设城市之间并无绝对矛盾,关键是如何在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挖掘其经济价值。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在通过发掘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经验。如福州市对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的与修复、宁波市在老外滩和挖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基础上打造的三江六岸文化景观长廊等。我市应借鉴这些城市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老城区的街区格局、城区风貌、文化空间等各种历史遗产的作用,为其注入富有青岛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充分体现青岛的欧陆风情文化、啤酒文化、崂山文化、工商文化、民俗文化等,合理开发新的城市功能,将其打造成青岛的特色文化品牌,从而增强城市文化在国内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键词:青岛风俗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合作伙伴:

CopyRight 2002-2012 青岛网-青岛生活信息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