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血人的性格3月5日,校党委胡金焱在《青岛日报》理论周刊发表题为《服务海洋强市战略助力青岛“海洋攻势”》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指出,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海洋,由海洋世界,强盛。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统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文章指出,2018年3月,习总在参加全国“”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他要求山东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山东贡献。时隔三个月,习总考察山东时再次深刻指出,海洋经济发展前途。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按照习总的重要,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包括现代海洋产业在内的“十强产业”基础上,制定《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召开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吹响了走在海洋经济发展前列的号角,踏上了具有山东特点的海洋强省新征程。
文章指出,对于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来说,海洋是这座城市最大的先天优势。它既赋予了青岛丰富的海洋资源,又彰显了这座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海洋特色,更让海洋产业成为青岛当之无愧的特色产业。作为拥有鲜明海洋特色和区位、资源、战略、产业、科技、文化等突出优势的青岛,在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海洋特色优势,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市,成为青岛这座城市昂起山东经济发展龙头的重要突破口。我们要聚焦中央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和山东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部署,将海洋经济作为青岛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在海洋产业、海洋港口、对外、海洋科技、海洋生态、海洋文化等方面打硬仗,发起推动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海洋攻势”。
青岛正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已形成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海洋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2018年6月12日,习总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考察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青岛要打赢这场向海图强的硬仗,要建设海洋强市,要在海洋强省战略布局中率先走在前列,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扛起青岛担当,对海洋科技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作为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的关键来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助推器,高校在以人才驱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处于核心地位,在解决“海洋攻势”面临的重大科技需求方面处于关键地位。驻青高校完全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在海洋材料、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文化、海洋旅游、海洋药物等方面发起群体攻势,必定大有可为。
文章表示,助力青岛发起“海洋攻势”,应进一步增强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一方面,高等教育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大学与城市发展也是互动共生关系。城市强,大学就强;大学强,城市也强。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服务自己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驻青高校与青岛共进共荣,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是驻青高校的,助力青岛发起“海洋攻势”是驻青高校当下最大的责任担当。我们始终认为,服务青岛发展就是服务山东发展,推动青岛崛起就是推动国家崛起。只有实实在在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重大科技需求,驻青高校才能真正擦亮“青岛牌”,把地域优势、城市优势为办学优势、发展优势。助力“海洋攻势”是驻青高校深度融入青岛、服务青岛的必然选择,是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在办学实践中突出海洋特色的重大机遇。驻青高校应主动强化服务,以“高水平、强辐射、有担当、重效益”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各自不同学科特色与优势,关心、支持、融入海洋强市建设。只有紧紧抓住人才和科技两条主线,精准对接青岛海洋战略发展需求,深度融合海洋类产学研创新要素,构建起海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互联互通的科技研发与体系,才能真正在招才引智、海洋科技领域占领全国制高点,形成驻青高校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群体性特色与优势,在实现自身“凤凰涅槃”的过程中助力青岛“海洋攻势”。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对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引领作用,激发和海的活力、海的动力、海的潜力。
助力青岛发起“海洋攻势”,应加大海洋高层次人才引育,全力打造科技人才高地、智库高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海洋科技要创新,第一要素是涉海专业人才,海洋经济要实现突破发展,需要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集群的强有力支撑。高校是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蓄水池”,是招才引智的“桥头堡”。《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激发海才活力,落实相关政策条件。青岛市加大人才投入,出台了有关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励资助顶尖人才、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的意见等扶持政策,积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在海洋强市战略框架下,驻青高校应以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以服务青岛“海洋攻势”为契机,结合自身建设发展需要,发挥招才引智优势,注重引进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海洋战略人才、创新型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拔尖创新团队,优化海才年龄、专业结构,建设一支符合海洋战略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交叉型人才队伍,着力打造海洋高端智库高地、人才高地,为青岛“海洋攻势”配备和输送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精良部队。在这方面,青岛大学以服务青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引领,主动发力,积极整合、引育高层次涉海科研力量,联合国家海洋局北海等机构,共同组建了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青岛大学经略海洋研究中心”。通过这些举措,致力于为海洋强省、海洋强市建设提供决策参谋和人才智力支持,助力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山东样板,为海洋强省建设贡献青岛样板,为海洋强市建设贡献青大样板。经略海洋研究中心提交的海洋专题报告获得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省领导同志的批示与肯定。同时,学校相关学科与发改委重大办、省海洋与渔业厅等相关省市部门深入对接,发起引育海才、打造海洋特色的一个个攻势,为青岛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
助力青岛发起“海洋攻势”,应强化重大创新平台支撑,打造海洋科技高地、产学研融合高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海洋已成为高科技竞争的“新战场”,世界主要海洋强国纷纷制定海洋科技发展规划,优先发展海洋高科技,力求保持海洋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已跻身世界海洋科技创新产出和应用强国,由第三梯队成功跃升至第二梯队。谁率先突破关键技术,谁就能掌握海洋资源开发的主动权,就能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全国海洋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对青岛是机遇也是挑战。青岛要在海洋战略中走在前列,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引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海洋科技的翅膀。驻青高校应充分发挥高层次创新人才聚集优势,着力建立和完善海洋应用研究、科研创新、海洋科技攻关、海洋科技为一体的链式协同机制,为青岛海洋科技实力的跨越式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首先,打造以海洋为特色的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流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一流的科研平台凝聚高层次人才和创新要素,对重大海洋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青岛大学获批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作为省内唯一海洋生物材料、纺织新材料类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海洋生态纺织、新材料、海洋生物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聚焦重大海洋科技项目攻关,推动海藻纤维凝胶纺丝制备工艺等10项发明专利成功,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以青岛源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着力推进产业化,打造青岛乃至山东的“海上棉仓”。其次,加强关键海洋科技协同研发。驻青高校应打开院墙搞科研,实行协作研发攻关,从“一枝独秀”向“协同创新”转变,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力争在深海远洋领域取得应用型技术突破。青岛大学牵头,协同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科学院激光研究所、青岛镭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青岛天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通信服务公司等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事业单位,创建了海洋观测与宽带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批高校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是省内对接现代海洋产业的两个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创新中心围绕海洋战略需求,重点开展海洋观测与通信应用、新型海洋传感器研发、多源遥感海洋监测技术开发、水下光通信技术开发、海上通信网络建设等方面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实验、应用推广工作,以期突破海洋信息采集和传输体系关键技术瓶颈,在全海深传感芯片和水下可见光通信方面争取原创性重大研发,着力提升海洋事务决策的科学化、智慧化水平。第三,推进海洋科技应用。海洋科技研发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为海洋生产力。驻青高校应注重优化完善科研机制,加快构建以一流科研平台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切实将停在“论文”里、留在“数据”中、躺在“平台”上的科研出来,无论是校内“栽花”,还是校外“摘花”,关键是“结果”,核心是推进海洋科技为现实生产力。作为驻青高校,在服务海洋战略实际操作中,应主动与市辖各区市、各大高新企业加强战略合作,积极推动海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实现精准高效对接。
文章强调,驻青高校负有服务青岛海洋强市战略、助力青岛“海洋攻势”的共同,应携手并肩与青岛同呼吸、共努力,打造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海洋科技特色共同体。在青岛加快建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的新征程中,高等学校只有全面汇聚海才与科技力量,以助力“海洋攻势”为战略支点推进新时代高水平大学建设,才能为海洋强市建设作出高校贡献,才能加快推动让青岛人民的“蓝色梦”在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变成现实。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