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我的城》继续带您寻找青岛的记忆。青岛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虽然历史不算太长,但也形成了自己的民俗文化。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去青岛民俗馆看一看,青岛上个世纪的民俗文化是什么样的。
青岛民俗馆的时间轴,从1891年1977年,这里采用了大事件的手法,记录的这86年里,青岛发生的大事件。
往里走,一个大型的庙会集市微缩景观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里展示的是上世纪20年代海云庵庙会的场景,320个彩陶人组成了80多个场景,卖糖葫芦的、算卦的、卖菜的云集于此,仿佛是一幅上世纪20年代的“清明上河图”。
那大户人家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一走进大门,拜年的场景出现在眼前。身着长袍马褂的硅胶人像,一看就很有气派。而大户人家的拜年也是十分讲究,大年初一,小孩子要跟着父母向老人拜年请安后,才能拿到压岁钱。因为要把压岁钱放在红袋子里,别在腰上,所以在青岛,压岁钱又叫压腰钱。
民俗馆里,还特别设置了城市风情展区,还原了解放前老邮局、杂货铺子、人民理发店、瑞蚨祥、义德货栈等场景。解放前,人们在风情街,用青岛本地口音叫卖的画面,让人们穿越回解放前的青岛。
青岛民俗馆带着我们穿越历史,又体味到了老青岛的味道,青岛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但是我们也需要向世界展现青岛的民俗,如果您对这里感兴趣,您可以乘坐5、32、319公交车到四方车站下车。
延伸内容:
网友评论 ()条 查看